】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镜头:西屿西台 见证澎湖战略地位历史
http://www.CRNTT.com   2024-08-18 00:12:39


“西屿西台”有四座炮台,其中12吋口径的阿姆斯特朗大炮十分壮观。(中评社 蒋继平摄)
  中评社澎湖8月18日电(记者 蒋继平)“西屿西台”位于澎湖县西屿乡外埯村南海岸,是澎湖现存最完整和最大规模的古炮台,也被列为古迹保存。这里从明郑末年开始设置炮台,清水师提督施琅将收复澎湖后,清廷在中法战争过后对澎湖的态度转趋积极,责承李鸿章在澎湖大兴军事防务工程,不过在乙未战争时澎湖被日军登陆,后来因躲过二战炮火而留存至今,见证一段澎湖战略地位的历史。

  根据官网介绍,西屿西台占地8公顷,配置大略呈内凹方形系统,当前保留建筑包括外堡门、外土垣、内壕沟、内堡门及内土垣、炮座、甬道、兵房、内校场,其有6及12吋口径之阿姆斯特朗大炮各一门、10吋同型炮二门及铜炮二门,炮台和兵房及甬道主体结构为砖石混合砌筑,墙体外侧以当时最新的铁土材料做为粉刷层。其中,西屿西台正面入口筑有双重拱门,外堡门上方镶嵌刘铭传亲题的“西屿西台”门额,炮台内部分布许多拱顶、甬道,两侧兵房的砖砌房间是官兵起居之所,一旦发生战况,官兵可以在甬道内往来联络。

  不过,谈到西屿西台还得说一段的历史脉络,西屿最早自明郑末年时即设置炮台,西元1683年(明郑永历37年、康熙22年),清水师提督施琅将率舰攻打澎湖,明将刘国轩为强化澎湖而兴建炮台,清廷占领后,则延用明郑时期构建的炮台做为防御设施。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西屿西台加以改建,直到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在澎湖通判李嘉棠再次改建,次年完工。战争结束后归因台湾建省,为因应防御海上敌舰攻击,台湾巡抚刘铭传亲履澎湖会勘提出“本爵部院查澎湖一岛孤危绝险,为闽台门户,必须御筑坚厚炮台,购置精利大炮,选派劲旅驻扎,方足以守御。”多次奏请加强澎湖的海防,最终任命澎湖总兵吴宏洛建造,在委请德国技师鲍恩士协助下改建,最终西屿西台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完工,并配备其有6及12吋口径之阿姆斯特朗大炮各一门、10吋同型炮二门及铜炮二门,即为现今所遗存的炮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