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智库研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公共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8-07-21 00:28:12


“改革开放与公共外交研讨会”与会嘉宾合影(中评社 李娜摄)
  中评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李娜)20日下午,察哈尔学会和《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主办的“改革开放与公共外交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楼举行,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群策群力,探讨发声。本次会议由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执行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新利主持。

  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中央外办原副主任吕凤鼎在会议致辞中表示,中国的公共外交是为了服务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同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所以改革开放和公共外交是分不开的。目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公共外交组织目前都面临着新形势、新使命,所以我们要有新的担当。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赵可金认为目前公共外交存在三个不平衡的问题:一是听和说的不平衡,我们站着说讲了太多,又做得不够。他认为我们既要讲故事也要听故事,将两者平衡起来才能和别人有很好的讲话和理解。二是内外失衡,我们的公共外交内交化,向外做的少,对内做的多。公共外交首先要外国人讨论,要去和那些不了解中国,对中国有偏见的人讨论和交流。三是公共外交不集中,比如在韩国、钓鱼岛、中美贸易争端等重大问题上,自己人跟自己人先吵成一团乱了阵脚。

  赵可金认为改进的方向应该让公共外交走出去、走上去、走进去,具体来说就是走到人家内心深处,走出国门,还能够走上去,能够对国际舆论有所影响。一是要重视公共外交的价值观,实际上公共外交是一个争取人心的工作,有价值才能争取人心。二是要大力加强公共外交的规范建设,人人都谈公共外交的话就出问题了,应该为公共外交树立门槛、规则,应该有新的规范、新的沟通模式。三是要重视多边公共外交,在多边舞台上政府不能是形单影只,必须要有一帮人来讲话。四是要加强公共外交的能力建设。包括要有一批专业化的外交官来从事公共外交,要有一批专业化的民间人士来从事民间外交。赵可金表示要做到中国的两条轨道——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两翼齐飞,尤其是加强民间外交,在能力建设上要体现在有人、有钱、有制度、有学科、有专业、有培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表示,中国公共外交一直以来有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家对于中国国家认同是否一致,因为公共外交既有政府又有民间组织,还有包括我们很多个体。而在公共外交工作中有三个关系比较复杂,第一个关系就是当代中国国家认同的形成,在公共外交层面要解决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第二个重要关系就是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这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社会故事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不是能够构成中国国家叙事的很重要的主题。第三个关系就是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俗话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这意味着国家认同实际上首先要建立在个人认同和基础认同的基础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