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国新办有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记者会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19-03-01 00:12:51


 
  大公报记者:我们看《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在5G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我们想了解5G会不会在港澳地区率先实现商业应用?谢谢。

  罗文:感谢你提出的问题,5G被誉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代表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实现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战略性信息基础设施。我国高度重视5G发展,提出了加快5G商用步伐。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关部门正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引导,坚持以企业为主导力量,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利益,超前布局加快推动5G技术研发和商用事业。我们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之间加强对接和交流,共享发展成果,积极鼓励港澳地区电信运营企业开展5G商用,让5G技术发展成果更好的服务于港澳地区人民群众。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谢谢。

  新华社记者:我们知道粤港澳大湾区正在积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次《规划纲要》中也将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列入了具体工作任务的第一章。我的问题是中央为什么要支持粤港澳三地打造国际科创中心?下一步的工作考虑是什么?三地将如何推进?谢谢。

  罗文:感谢您提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描绘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愿景,那将是一个富有活力和国家竞争力的一流湾区,是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要做到和实现这一点,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首要任务,是重中之重,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有共识、最具优势的地方。它肩负着构筑我们国家创新发展新高地、引领和带动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创新转型的历史重任。中央之所以要支持粤港澳三地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这是完善我国区域创新总体布局,加快经济发展率先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迫切需要。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是继北京、上海两个科创中心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又一个科创中心。通过科创中心的建设,加快实现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这三个经济总量占全国近四成的超级城市群,建设为创新型经济体,引领带动我国经济整体向创新驱动转型。

  第二,发挥粤港澳三地比较优势,保持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要求。粤港澳三地在创新功能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共建科创中心,将放大香港、澳门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现代金融和知识密集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与广东的实体经济互动,延伸产业链和创新链,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保持港澳长期繁荣与稳定。

  第三,发挥港澳国际化优势,带动大湾区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必由之路。香港、澳门是世界自由贸易港,市场机制灵活,国际化程度高,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广泛的创新联系,通过共建科创中心、吸引全球高层次创新人才、企业和科研机构到大湾区集聚,推动大湾区企业、技术、标准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下一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为此,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由我委牵头组建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专责小组,强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规划、政策、任务、资源的统筹,汇集国家相关部门和粤港澳三地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力。

  二是推动政策对接,支持深港、珠海横琴、广州南沙等三个创新特别合作区先行先试,推动粤港澳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对接,打造要素流通、设施联通、创新融通、人员互通的跨境合作平台,带动大湾区乃至全国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三是抓好重大项目。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依托,统筹用好中央、地方和社会资源,集中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和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平台,实施一批高水平创新项目,打造高度国际化发展的科学中心,引导地方和社会资本加大创新投入,吸引国内外顶尖水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到大湾区发展,提升科创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四是深化改革和创新合作,聚焦破除人才、技术、资金、设备、信息、数据和样品等创新要素便捷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支持粤港澳深度合作,开展更高层面、更宽领域的改革试点,形成粤港澳交流互动、协同创新的新局面。坚持国际化方向,充分吸纳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支持大湾区的企业、标准、技术和产品走向全球,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林少春:我理解,在大湾区科技创新,既是引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补短板的需要。大湾区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千万,经济总量超过1.5万亿美金。跟世界上的湾区来比较,跟旧金山湾区比,我们的短板恰恰就是在科技创新,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各个分校,重点实验室、科技机构非常发达。如果和东京湾区比,以日本东京大学为主,这个湾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比比皆是。粤港澳大湾区基础好、面积广、人口多、产业门类齐全,制造业特别发达,所以国家从战略的角度把科技引领摆在第一位,作为引领未来的发展,补我们这个湾区的短板,我认为是抓到了点子上,抓到了要点上。

  广东在这里怎么做,我想我们有几个方面,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一方面是要推动建立和完善跨境的科研合作机制。广东有自己的优势,香港、澳门也有他们的优势,广东的优势就是比较完整的科研体系、产业体系,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香港、澳门的优势就是高端的科研力量比较强,国际化、市场化的水平比较高。这两方面的优势怎么结合起来?第一,组织、引导湾区内三地的重点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深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引导积极参与的广东正在实施的九个方面的应用技术的攻关计划。我们这九个方面,按照总书记给广东提出的要求,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还有新材料、海洋经济、工程技术、现代农业的种苗业这九个方面的攻坚计划,这是第一个,要建立一个合作机制,把各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起来。第二,协同港澳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点就是要加快在走廊里推动重大科技的基础设施、交叉研究的平台和前沿学科的研究。同时要把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产业园、横琴中医药产业园等作为科技创新平台的支点来建设。同时,在这里面我们有庞大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要把它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孵化的基地来建设,这是第二个,我们想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的平台。第三,三地要探索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畅通。首先是广东省内,我们对财政性的科研资金不再实行限制,港澳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的,拿到财政性资金以后可以跨境使用,也就是说,广东的财政资金支持科研的可以过到港澳去使用。另外,对广东的科研机构、实验室也要对港澳全面开放,对港澳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有需要使用广东设备的,都可以申请使用。像东莞的散裂中子源就是全面开放,你有需要,可以申请使用广东的设备。

  下一步,我们将在中央的主导下,积极加强和港澳的沟通,在科技创新方面更多的研究支持政策和措施,谢谢大家。

  张建宗:香港拥有多所世界级的大学,我们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健全的司法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香港可以利用丰富的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汇聚内地以及全球的创新资源。一方面,将国际创科企业引进大湾区,另一方面我们帮助内地的创科企业“走出去”,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本届特区政府大力地投资1000亿港元,相当于861亿人民币,对创新科技的发展高度重视。香港已经准备好在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中担当重要的角色。特区政府衷心感谢国家积极大力支持香港的创新及科技的发展。2018年5月,习近平主席亲自作出批示,肯定香港拥有较雄厚的科技基础和高技术的科技人才,以及香港科技界为香港和国家发展作出的重要奉献,明确表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特区政府在过去一年获中央政府支持多项具体措施,其中包括中央科研基金跨境拨付到香港来,确立中国科学院在香港设立院校机构,推动其研究院所落户在香港科学园的两个科技创新平台。

  展望未来,我们继续大力推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体的工作包括:一是鼓励我们全力的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二是联系国内外顶尖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建立科研合作基地。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在香港科学园建设“医疗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机械人”两个创新平台。香港特区政府,我们推动创科发展,是发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以及金融科技四个大的范畴。特区政府会继续全力发展创科基建,推动研发汇聚人才,推动再工业化,加强对科研界的支援。我想强调的是香港的创新生态,在去年一年有明显的改善、明显的进步。谢谢。

  米健:刚才我在介绍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担当的时候提到,《规划纲要》提到要一个国际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深圳-香港-澳门”,澳门在其中也是一个支撑点,这是我们澳门引以为荣的一点。跟刚才林省长、张司长相比,澳门可能没有那么多可以说的,但是我们澳门有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在珠三角城市群里,尤其是在珠江西岸是比较特殊的。现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这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我们现在正在酝酿、探讨、协商合作方案。除此之外,政府在整个工作安排上也把它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去年,我们成立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委员会,今年我们成立了创新科技及智慧城市发展专责组,在这个小组的负责下,我们要展开一系列的科技创新的工作。第二,加速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的建设,尤其是横琴,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和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平台。第三,特区政府历年来对高校的投入,在他自身的GDP当中占比是相当大的,尤其是近几年我们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投入非常大。我们准备进一步地加大投入,来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第四,我们加强与国家科技部和科协的合作,已经有了基本草案,就是加强利用内地科技发展的力量,完成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国际创新走廊建设的历史重任。

  最后对于记者的问题,我直接回答一句话,这次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把国际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真的是时代大势。可以说,《规划纲要》洞察天下大势。从最近一系列的发展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未来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而我们国家只有在科技创新方面下功夫,才能促进我们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更有实力地走向世界。谢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