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债券违约潮为何卷土重来
http://www.CRNTT.com   2018-06-17 12:17:27


 
  打破“刚性兑付”

  在中国的债券市场中,“违约”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4年前,由*ST超日发行的“11超日债”无法支付利息,打破了中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

  Wind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6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债券余额13.4亿元;2015年,违约债券的数量增加到23只,总额为125.5亿元;2016年的债券违约迎来第一个高潮,78只债券违约,涉及发行人共34家,违约金额达到393亿元,是此前两年违约总额的3倍。

  到了2017年这个增长势头得以缓解,违约债券的合计债券余额为375.9亿元,与2016年基本持平,同时违约债券的数量则大幅度减少,仅有49只。

  从违约主体的性质来看,民营企业打了头阵,并且一直都是违约的主角,而央企和地方国企则是逐步“入局”。资料显示,2014年发生违约的均为民营企业;2015年以来,央企及其子公司开始出现在违约单上,如保定的天威集团、中国二重、中钢集团等;到了2016年,地方国有企业的“刚性兑付”被打破,广西有色、东特钢、川煤等地方国企发生违约。

  在过去4年的违约潮中,一直都有上市公司的身影。事实上,第一起违约债券“11超日债”的发行主体便是上市公司*ST超日。发生债券违约的上市公司多处于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重组的状态。比如,*ST超日在2014年5月份便被暂停上市,此后被协鑫集团重组,方才获得重生。

  而在2014年之前,在债券市场,有着政府兜底、刚性兑付的不成文规矩,即便是企业经营不善来到破产边缘,“债券违约”也都会在地方政府的斡旋之后,得以豁免。

  比如,在2012年4月—10月,在纽交所上市的江西赛维被评级机构连续降级,其所发行的“11江西赛维CP001”距离违约仅一步之遥,直到兑付之日的前四天,江西赛维发布“如期兑付”的公告。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江西赛维之所以能够从违约的边缘被拉回,很大概率是政府施以援助之手。

  “如果当地政府不积极解决违约,很可能会对该地区其他企业融资造成影响,当地企业融资成本会提高。从税收、发展等各方面来说,它都不允许企业违约。”徐冉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