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军情网 ->> 军事热图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长沙舰看中国海军实战化训练
http://www.CRNTT.com   2018-11-16 15:34:47


  中评社北京11月16日电/黎联社是长沙舰上为数不多的几个“70后”。因为年纪最长、兵龄最长,大家都称他为“黎叔”。

  这位和年轻士兵没有代沟的老士官,是“最不像70后”的“70后”老水兵。他亲眼看着自己脚下的军舰越来越大,越来越先进,亲眼目睹了海水的颜色从土黄变成深蓝,亲身经历从“经常靠在岸上”到“长期漂在海上”的变迁。

  在黎联社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中国海军装备的更迭,更能看到中国海军实战化训练的铿锵脚步。

  黎联社所在的长沙舰,现在“几乎很少靠岸”。2018年春节还未到来,长沙舰编队就开始了“湛蓝-2018”远海训练任务;春暖花开时,长沙舰远航归来,便参与了南海大阅兵;阅兵刚刚结束,长沙舰马上起航,赴印度尼西亚参加“科莫多-2018”多国联合军演……用长沙舰官兵的话说,他们“不是在海上训练,就是在去训练的航程上”。

  放眼中国海军,忙碌的又岂止是长沙舰?这些年来,在蔚蓝的大洋之上,中国海军的曝光度越来越高,实战化的航迹也越来越远。

  东出第一岛链、南下印度洋、西行亚丁湾……中国海军兵力运用逐渐多元化、远洋化、常态化。吸引外界关注的,除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频率”的加快,还有“频道”的转换——2013年“机动-5号”海上演习硝烟还未散尽,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就发文称:“这次演习最让外界关注的不是新装备的集中亮相,而是中国海军展示出的全新训练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军舰机部队一次次突破岛链、大洋砺剑,训练兵力向合同作战编组拓展,训练海域向远海大洋延伸,训练方式向实战背景下体系对抗拓展,走出了一条战训融合、远海练兵之路:

  “体系练兵”背靠背对抗成常态——连续13年组织复杂战场环境下战法训练演练,深化核心作战能力专攻精练,大幅提升了部队实战化能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