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996”加班文化不该成为奋斗与幸福的代名词
http://www.CRNTT.com   2019-04-18 08:37:27


  中评社北京4月18日电/四天三次!4月14日,马云第三次谈996,他表示看到了大家的质疑,但还是想说实话。“996关键在于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真正的996不是简单加班,而是把时间用在学习和提升自己,爱觉不累,但企业不能不给钱。(4月14日中国基金报)

  作为世界知名成功人士,马云的谈话让本就热议的“996”话题热得发烫。

  2018年3月,全国总工会开展的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47.1%的职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31.3%的职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1~4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职工占比21.6%;加班加点足额拿到加班费或倒休的职工仅占44%;没有享受带薪年假、没有补偿的占35.1%。这些枯燥的数字就是加班文化的生动注释。

  “996”“5+2”“白加黑”等“加班文化”日益盛行,过度加班从以往的一些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扩散到了部分国企和事业单位。为了规避劳动法规的处罚,企业往往利用一些励志鸡汤和一些福利措施,诱导员工自愿加班,“弹性工作制”更是给加班找了更多借口,或者千方百计变相鼓励加班,形成了不得不加班的公司氛围或者是提倡以加班为荣、自愿加班的公司文化,一些老板、雇主还利用权势地位使得那些不愿意加班的“异见”员工难以表达自己的诉求甚至被炒鱿鱼。“被加班”成为行业潜规则,“过劳死”也屡见报端。

  最让人迷惑的是,自从传说中的科比说出“你见过凌晨四点的纽约吗?我见过”,“凌晨某点”也屡屡成为爆款鸡汤体的标配,不分昼夜拼命奋斗便成了成功和财富的潜台词。一些成功人士、社会“精英”更是现身说法,马云的“996是福报”便是最生动的说明。奋斗与成功、梦想与现实的焦虑在这种似是而非的贩卖中不断放大,迷惑一些人为了“理想”不顾一切,恣意透支自己的体力、健康和睡眠。

  然而,任何一个议题都应该就事论事。对996有异议,并不是否定努力与否定的意义,法治社会,“996”加班文化是劳动法规的对立面,而非奋斗与幸福的代名词。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工作生活方式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将自己认为的“奋斗”与“幸福”强加于法规与他人意愿之上。追逐梦想,努力奋斗没有错,但不应该付出健康、家庭乃至生命的代价,生活不易,但也要张弛有度,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毕竟健康是1,其他是0。

  马云的论调招致舆论强烈批评。在最新的回应中,他再次为“996”做了辩护说明:“不愿意付出“超人努力”,也无可厚非,但你也体会不到奋斗带来的幸福和回报”,这值得多方反思。职能部门强化监管,严格落实劳动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企业遵守法规,尊重劳动者权益,优化工作流程,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消弭潜在的矛盾冲突,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力。摒弃短视、功利的加班文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东方网  作者:斯涵涵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