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实现今年的增长目标虽然有难度,但中国经济体量大,有纵深,抗压能力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主动作为:
第一,财政政策精准发力,货币政策加大发力。今年的《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以上,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笔者认为,在外贸、消费不振的情况下,投资将成为今年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有学者指出,中国基建发展了几十年,好项目已经不多了。这就更要求投资做到《报告》中所说的精准、合理,避免搞重复、无用的建设。
到目前为止,今年的货币政策仍是偏紧,但不排除后期会发力。中小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昂贵,资金流紧张,如果能降息降准,相信将会大力提振经济。
第二,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管理市场预期。近期已经有利好信息释放,比如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房地产生产链条长,关系多个经济部门,去年房企连续暴雷,打击市场信心。今年在保增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适时暂缓房产税出台,相关股票上涨,同时“房住不炒”也继续写入《报告》中,防止楼市过热,稳定市场预期。市场对政策信号十分敏感,相信今年还会有鼓励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将为今年经济发展注入强心针。
第三,在国际局势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坚定不移走开放之路。习近平主席19日在与美国总统拜登的视频会晤中指出,“中国一直在为和平尽力,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笔者认为,俄乌冲突是今年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中国积极斡旋,尤其本次中美两国元首视频会晤,双方表态积极,释放的信号十分明确。
在百年大变局中,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无论风云变幻,坚持走高水平开放之路,中国经济就能抓住机遇期,走稳走好。如果没有开放,中国经济只能是低水平循环。今年1月1日落地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中国正在谋求加入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说明中国保持开放的决心不变,这也是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期的重要支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