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尔巴哈·艾在生产线上工作。(中评社 张爽摄) |
中评社伊犁7月6日电(记者 张爽)在新疆贻程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声轰鸣,在庞大的机器中间,零星可见工人的身影。在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需要人力的地方并不多。年轻的少数民族工人麦尔巴哈·艾的工作就是骑着小型电动车穿梭在生产线之间,找到亮红灯的地方——往往是卡线了,将故障排除。排除故障也并不复杂,一个熟练工十几秒钟就可以完成。
魅力新疆——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6日探访新疆伊宁县纺织织造产业园,揭开新疆棉纺织业的“神秘面纱”。
新疆贻程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由江苏南通创程纺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麦尔巴哈·艾在这里工作刚刚半年时间,会说的汉语不多,当记者问及对工作、收入是否满意、生活条件如何时,她微笑着回答“好”。
新疆贻程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王胜是从江苏南通来的援疆干部,在这里工作已经七年时间。王胜对中评社说,贻程纺织每年产值可达到3个亿。在这里工作的工人来自五个民族,月收入在4000-4500元之间,包吃包住,每天工作时长八个小时,每周休息一天。
至于美国对新疆棉纺织业的制裁措施是否有影响时,王胜表示贻程纺织暂时没有受到影响。他说,新疆棉纺织业并不存在强迫劳动,南通援疆的纺织企业建成后,本地的农民变成了工人,收入提高了,大家都很高兴,也很愿意来公司上班。
最令台湾《中国时报》记者吴泓勋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工人大哥说自己的月工资有一万元人民币,“我们吓了一跳,这超过了我们想象中高水准的收入。”吴泓勋说。
本次“魅力新疆——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由20余家大陆、台湾、香港媒体组成,共39人,深入乌鲁木齐、喀什、伊犁等地深入采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采访内容包括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新疆国际大巴扎、喀拉峻草原、喀什古城、喀什特区实验学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