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28日宣布,伊朗总统鲁哈尼将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期间访问中国。这是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领导人首次访问中国。而在不久前的13日,也是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外长扎里夫刚刚对中国进行访问。外媒称,扎里夫在北京得到“定心丸”,因为中方表示将继续维护伊核协议。
有媒体注意到,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与伊朗代表日前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联合委员会会议,讨论美国退出全面协议的影响以及协议执行下步方略。由于伊朗方面释放出设定方案出台最后期限的信号,伊核协议的命运正迎来关键期。
作为伊核协议的签署国之一,中国在伊核协议问题上的立场为何?伊朗高官频频造访中国,又希望能和中国达成怎样的合作?带着这些问题,参考消息网记者采访了中东问题学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文林,请他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供读者参考。
参考消息网:在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迅速展开了“挽救伊核协议之旅”,外长扎里夫的第一站就选在了中国。如今,总统鲁哈尼又将访问中国。一系列在外交上的举动,看出伊朗对中国的“热情”在不断提升。伊朗的这种外交“热情”缘何而来呢?
田文林:这主要是因为伊朗当前十分看重中国在外交、经济和政治上能对其可以提供的支持。在伊核协议签署之际,鲁哈尼曾经寄希望伊朗可以借助此协议发展本国经济,同时也能缓解与美国长久以来紧张的外交关系。然而事实是残酷的,随着前不久美国宣布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欧洲企业也因美国的“制裁恐吓”而纷纷撤出伊朗市场。鲁哈尼为了留住伊核协议,更为了伊朗的经济发展能够留出空间,在战略上势必要转向中国、俄罗斯等国家。
参考消息网:与伊朗加强紧密合作,对中国又意味什么?
田文林:反过来,中国也很看重与伊朗的经济合作关系。虽然目前,中伊两国的经贸往来体量规模不大,但是双方在今后合作中的潜力还是很让人期待的。同时,伊朗一直也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