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贝聿铭:东西文化的优雅摆渡者
http://www.CRNTT.com   2019-05-20 11:03:43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贝聿铭用几十年的设计生涯为这句格言做了最好的诠释。当中国建筑系学生希望他讲讲玻璃幕墙,说说最新的摩天大楼的设计形式,贝聿铭却说:“不要忘了中国的过去”。“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2010年,93岁高龄的贝聿铭获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在领奖时他说:“建筑设计要变化,要往前走,但在向前走的过程当中,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文化特色何在”。

  这一点对于当代中国建筑师乃至艺术家来说,不无启发。当代开放的环境,为艺术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接触西方最新潮的艺术风尚易如反掌。但是文化之根不能忘,大师的养成,一定是基于对中西文明的洞悉幷提炼出了个人风格,局限于一隅的学识无法造就大师广阔的学识与高尚的修养。

  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一位大师”的贝聿铭驾鹤仙去,留下一个“文化缝隙中优雅的摆渡者”的背影。他生前从未承认自己属于哪个建筑流派,而是习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建筑设计所在地区的历史、人文和地理为设计原点,结果却创造了一批杰作。他从不热衷于著书立说,但其“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却影响深远。

  通过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香港中银大厦、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他试图走出一条新路,那就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做到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