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门店迎来新生机 浙江嵊州小吃的突围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8-14 16:14:35


 
  如今,嵊州小吃辐射全国,拥有3万多家门店、8万多名从业人员。

  但面对这样的数据,有人不禁会问:嵊州户籍人口不超过70万,这么多农民走出去,他们的家乡是否出现了空心化现象?特别是当前面临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这些乡村如何发展?

  事实上,随着小吃产业的重新布局、崛起,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降临到嵊州乡村。

  每逢晴天,在甘霖镇殿前村,方圆几十亩的小乌溪江溪滩上,一两百排榨面有序排列,场面十分壮观。做了几十年榨面的村民张炎富说,这一场面外人看来是风景,对他们来说就是收成。

  每天凌晨三四时,村里20多户榨面加工户就忙开了,他们将榨面在竹匾上一张张摊好,陆续运送到溪滩上进行晾晒。每天1000多公斤榨面,还没完全晒好,就被订走了。除了嵊州市区、新昌等地的顾客会上门采购外,连杭州人、上海人也经常会在网上进行订购。据介绍,殿前村今年榨面产量预计超过50吨,产值达到150万元左右。

  距离殿前村不远的竹溪乡舜源村,也在毛竹上做出了文章。舜源村村子不大,仅1180人、430户,但山林资源十分丰富,全村拥有4569亩竹林。毛竹、毛笋、竹制品曾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但近年来,随着毛竹和毛笋价格持续走低,村民对竹林培育、加工缺乏兴趣,一些偏远竹林甚至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嵊州小吃发展规划发布后,舜源村敏锐地嗅到了机遇。“按照计划,每年要打造1000多家示范店,每家店至少需要10个蒸笼,市场潜力巨大。”村支书钱仕军告诉记者,去年他们经过多次协商,与嵊州小吃行业协会确立合作关系,并于当年9月成立了舜源竹制品有限公司,统筹全村毛竹资源。眼下,竹制蒸笼生产有序进行,预计今年产值达到100万元以上,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

  在引导一部分人走出去的同时,嵊州也在千方百计鼓励人们返乡。黄泽镇老街上,余新含家的“余式豆腐小笼包店”已经开了30多年。大学毕业后,余新含没有像父亲一样外出闯荡,而是接过了爷爷余仲山手里不足10平方米的店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