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蔡东杰语中评:已有两次世界战前夕的味道
http://www.CRNTT.com   2020-07-30 00:13:19


蔡东杰。(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7月30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美、中互相关闭对方总领事馆的后续效应,中兴大学法政学院院长蔡东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美中双方互相关闭总领事馆的行为,代表两边对抗从静态走向动态,意味着实质外交战开打,加上近期双方军事行动升温,这样的轨迹模式很类似两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战争边缘危机”,稍有不慎,随时可能擦枪走火。

  蔡东杰,政治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兴大学法政学院院长、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日韩总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并担任中华当代两岸学术交流协会理事长等职。

  美国政府7月21日要求大陆关闭驻休斯顿(Houston)总领事馆,并指其涉间谍活动,大陆随后于24日反制,下令美国关闭驻成都总领事馆,一来一往,美中冲突升温,成为国际焦点。

  分析美中互相关闭对方总领事馆的后续效应,蔡东杰表示,从2018年美中展开贸易对抗开始,美中竞争激化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及趋势,背后原因,除了有两国竞争结构上的因素,近期美国手段加压,则是特朗普因为迫近大选,考量胜选连任,加强操作反中牌。从历史来看,外交总是内政的延长,特朗普一系列的作为,有七成是以此为出发点,三成则是维持既有对中的外交政策。

  蔡东杰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之前,美国对抗激化的过程,大多数仍是在唇枪舌战,以文攻为主,双方顶多透过外交辞令、政策变化彼此攻防,例如美国推出一连串涉疆、涉港、涉台等法案,以政策手段打压中国,然而,关闭领事馆则是静态走向动态的指标,与过去的对抗模式截然不同。

  以文攻的状态来说,蔡东杰表示,无论是发言人的外交辞令或是政策冲突,基本上仍较倾向静态的对抗,因为在政策执行的过程当中,仍有很大的行政操作空间,不过,关闭领事馆这种做法,则是属于实质行为,甚至比两强军事行动较劲还要直接。

  蔡东杰说,今年初以来,美国与大陆的军机、船舰在台海、南海周边不断出没,双方军事活动频率提升,最近美国军机巡弋的范围,甚至迫近中国领土,军事竞争升温,但这样的较劲,仍可以一种基于国际法或者例行性的概念去解释,虽然动作有出来,但还不至于到正面冲突的程度。

  可是,关闭领事馆的动作,基本上是宣告美中正面冲突,将过去静态对峙拉到动态范围,蔡东杰表示,双方对峙一旦拉至动态范围,基本上就是进入“安全困境”概念,双边的安全程度将呈现“向下螺旋”状态,热战风险也随之提升。

  安全困境概念,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夕都发生过,蔡东杰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在于,1914年6月28日的塞拉耶佛事件(又称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及苏菲,霍恩贝格公爵夫人遇刺案。Assassination of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 and Sophie, Duchess of Hohenberg),奥匈帝国皇储在塞尔维亚遇刺身亡,因此引发了外交战,这就是安全困境的开始,双方开始直接且针对性对峙激化后,恶性向下螺旋交迭,最后引发世界大战。

  蔡东杰说,原本奥匈帝国只是希望交出凶手,要认错、惩罚,可是从奥匈帝国跟塞尔维亚的外交战开始,将其他国家一个一个卷进争端,产生恶性循环堆迭,于是从单纯的外交战升级为热战的状态,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案例。

  此外,二战前夕的道理皆同,蔡东杰表示,尤其美中目前对峙的情境,跟二战之前的大环境更加高度类似,都是从大规模的经济恐慌开始,1929年的经济恐慌,产生排外情绪、民粹浪潮,随后牵引出贸易战,接着引发极右派的声浪,逐渐进入决策核心圈,最后就是大战。

  目前的情况也是如此,蔡东杰指出,从疫情后经济危机,到排外民粹型的言论上升,到国家间爆发贸易战,接着挑起极右派的情绪,并逐渐从政策上来表现出对立,然后逐渐地,热战征兆就开始出来。

  蔡东杰向中评社分析表示,美中之外的国家都要谨慎小心,二战爆发前,有许多战前危机,包括摩洛哥危机、巴尔干危机等,这些都是军事热战前夕的摩擦,现在台海、南海等地都类似危机的潜在火药库,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爆。目前的状况就是一种战争边缘的摩擦,所以同时要关注台海、南海的情势,在过去人类的历史当中,国际政治大环境恶化,战争态势就会上升,所以从比较悲观的角度来说,危机的升级不能不防。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