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与目标取向
http://www.CRNTT.com   2020-09-03 09:04:16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

  文章指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可以分享国际分工的红利,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国际贸易要自由。若国际贸易不自由,即便两个国家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也不会形成分工。这就提醒我们,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重挫全球贸易、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时,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的基础条件。从生产供给看,中国具有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供应体系,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消费需求看,中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规模居全球第一。

  不过从全球产业链看,中国目前尚处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中低端位置,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仍高度依赖进口,如高端数控机床、芯片、光刻机、操作系统、医疗器械、发动机、高端传感器等,存在“卡脖子”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特别是在当前特殊形势下,中国企业不仅难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而且连以前能够引进的也变得困难重重,甚至出现了“断供”。

  基于这种现实,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延伸,进入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高端环节,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重新构建并主导全球创新链。为此,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基础研究,集中力量补短板;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攻关,化解“卡脖子”技术问题。同时要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科创板为龙头激活全流程创新链条,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注入资本动能。

  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必须坚持以消费需求带动投资需求。投资只是中间需求,消费才是最终需求,若消费需求不足,扩投资只会形成产能过剩或产品库存。从结构均衡看,以消费牵引投资,最大好处是供给可以更好满足需求,避免结构失衡。与此同时,扩大投资应坚持用下游投资带动上游投资。比如,钢铁业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制造业则是钢铁业的下游产业,增加制造业投资,无疑可扩大钢铁业的投资需求。

  在扩大开放方面,我们应把握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积极进口国外的绝对优势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中国应“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这里的特色优势产品,就是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扩大进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可以充分利用他国的优势,降低国内消费成本,提升人民福祉。同时,通过扩大绝对优势产品进口,替代和淘汰国内落后产能,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个原则,扩大出口中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对一个国家来说,对他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也是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由此看,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中国应优先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贸易对象主要是欧美国家,可相对于欧美国家,中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不多,而且近年来欧美国家纷纷设立各种技术壁垒,中国纺织品、服装等具有绝对优势产品的出口也受到了限制。面对越来越多的出口限制,我们必须尽快调整出口方向。

  第三个原则,将中国比较优势产品变为绝对优势产品出口。事实上,一国的绝对优势总是相对的,中国某些产品对欧美国家并不具有绝对优势,可对有些发展中国家却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在出口国的选择上,我们不能局限于欧美市场,而应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选择出口对象,应重点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动加强经贸合作,变比较优势为绝对优势,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