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韩大元:“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创举
http://www.CRNTT.com   2021-06-14 00:15:47


“中国共产党与‘一国两制’”主题论坛在香港举行(中评资料图)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

  “一国两制”的历史逻辑

  “一国两制”文明观虽然正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但其历史逻辑起点至少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1949年,毛泽东主席提出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或是和平过渡的方式解决部分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新中国对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思考。当年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新中国要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1954年宪法规定“在国际事务中,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从此,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就是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点。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政府对外交政策进行了必要调整,但以维护和平、维护文明秩序为主轴的价值理念始终没有改变。1956年,中共领导人一直寻求和平方式,从地区与世界和平的高度思考问题,形成了“和平解决争端”的基本思路。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60年代,中共领导人对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始终采取富有弹性的政策,遵循历史逻辑,确定了统一国家整体战略和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把国家统一作为优先的国家战略目标,逐步形成完整的“一国两制”的思想体系。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发表了“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谈话。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提出“九条方针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种制度是可以允许的,他们不要破坏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破坏他们那个制度。国家的统一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在这里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一国两制”的构想基本形成。

  总之,“一国两制”理论体系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但其历史起点始于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和平理念,挖掘中国历史元素,以维护人类文明价值为基础构建的开放而多元的历史逻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