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3日电/7月28日—29日,为期两天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通过视频方式举行。习近平主席对亚投行成立四年多来的成就给予高度肯定,并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出,各成员要将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与时俱进的新型发展实践平台。多国人士也表示,期待亚投行成为新时期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促进国际多边合作的新典范。
中国网发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姜志达、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副教授张传红文章表示,作为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推动完善经济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建设性举措。成立4年多来,亚投行朋友圈不断扩大,从最初的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如今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六大洲的102个。截止目前,亚投行已为24个成员提供了87个、总额近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范围涉及能源、交通、金融、水资源和城市发展等领域。行长金立群表示,亚投行在考虑亚洲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将面向全球,为弥补全球基础设施缺口提供资金支持。
文章介绍,中国作为亚投行的发起国,亚投行的成立体现了中国开始从国际规则的参与者转变为国际规则的创设者。亚投行作为新型国际合作机构,其在机制构建、机构治理、融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
首先,亚投行不设常驻董事会,但通过聘用外部审计专家的办法有效规避监管不足的问题,从而使得亚投行变得更加“高效而廉洁”。其次,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在提供贷款时,考虑借款国出资金额、人均收入等因素,融资条件僵化,缺乏灵活性。而亚投行在经营中不把成员国划分为“借款国”与“非借款国”,主要根据借款国的主权信用决定是否提供贷款,以及如何设定贷款条件,体现了“公正性”。第三,亚投行兼具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突破了以往政策银行的束缚,使其在承担基础设施融资的同时,还可以为有潜力的企业融资,改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融资环境。正如习近平主席评价的,“亚投行要把遵循国际通行标准、尊重普遍发展规律同适应各成员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国际发展合作最佳实践。”
文章分析,亚投行的制度设计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在抗击新冠疫情时表现得特别明显,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决策体系高效,面对疫情反应迅速。为应对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滑,亚投行于4月3日设立初始额度为50亿美元的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对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冲击的公共和私营部门机构提供快速融资。此融资机制快速灵活响应成员的需求,在未来至少18个月内为亚投行成员申请的合格项目提供资金。经过连续两次扩充,现在基金规模扩大到130亿美元。目前该基金已向12个成员提供了约6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这一行动展示了亚投行作为新型多边银行的专业性和高效动员资金的能力,也体现了亚投行推动多边合作、促进全球发展的决心。
二是惠及面广。亚投行不分“借款国”和“非借款国”的做法,而且不附加政治条件,实际上放宽了贷款国的资质,使更多的国家有资格向亚投行贷款。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亚投行已为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格鲁吉亚、孟加拉和其他成员国的新冠疫情控制和预防项目提供了紧急资金。
三是促进经济和共同发展。亚投行承担着“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的角色。由于具有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双重职能,亚投行能够在提供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还能够在亚洲以及其他地区的成员中孵化新创意,提供灵活多样的发展融资产品,推动绿色发展,支持技术进步,为促进亚洲及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
文章指出,当前,新冠疫情仍在肆虐,各国人民健康遭受严重威胁,经济全球化遭遇空前冲击,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为此,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 “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各国应该努力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
与此相对应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全球发展面临巨大的投资缺口和下行压力,如何更好发挥亚投行作为新型多边银行的作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支持,国际社会对亚投行寄予厚望。这为亚投行扩展业务范围,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机遇。
今后,亚投行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还应在促进全球公共卫生设施、基础教育设施、国际贸易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灌溉等基础设施等领域发挥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亚投行所倡导的以开发包容的态度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探索一条具有最大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