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23日电/据新京报报道,近几年,人们接触电子显示屏的时间日渐增长,疫情期间,孩子们上网课更是要长时间盯着屏幕。目前市场上广为宣传的防蓝光眼镜、防蓝光膜等产品真的可以保护眼睛吗?专家指出,不达标防蓝光产品反而会造成“影响生物钟正常调节”、“加剧视疲劳”等不良影响。
新国标GB/T 38120《蓝光防护膜的光健康与光安全应用技术要求》将在2020年7月实施。防蓝光眼镜是否必须佩戴?防蓝光产品如何选择?消费者有方法自行检测吗?对此,记者采访了标准主起草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主任蔡建奇研究员。
蓝光并非都有害 部分波段可调节生物钟
新京报:蓝光是指什么?生活中常见的蓝光光源有哪些?
蔡建奇:通常我们将波长范围在400nm-500nm(纳米)的可见光称为蓝光。但考虑到380nm-400nm的波段范围被称作蓝紫区,因此对蓝光的研究通常会从380nm开始。
日常使用的LED照明灯具、显示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视等所用光源多是蓝光激发的LED光源。其主要峰值波长多在450nm-470nm波段范围内。
新京报:蓝光会对人体带来怎样的影响?
蔡建奇:蓝光对于人体的健康安全影响是相对的,比如人眼对于445nm以下波段的蓝光耐受较低,但对于445nm以上波段的蓝光耐受呈几何级上升。当蓝光的能量集中在445nm以下波段,光强超过一定阈值且长时间接受辐射则容易产生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其中尤以435nm-440nm附近的蓝光伤害最大。
455nm-490nm波段的蓝光辐射可以影响人体褪黑素分泌,从而对人体生物钟、作业效率、警觉性和情绪等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日常把这部分蓝光屏蔽了,生物钟的调节可能会出现一定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