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评关注:学者言中美贸易摩擦有妥协性共识
http://www.CRNTT.com   2018-05-22 00:35:27


论坛现场,参会嘉宾大合影。(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5月22日电(记者 兰忠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率团前往华盛顿进行商贸谈判,中美两国的联合声明指两国不会打贸易战,并且不会加征关税。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成为全球焦点,外界关注两国能否妥善解决问题,复旦大学学者就认为,中美两国具备高度互补性,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在一至两年内对中国有较大打击;中美贸易摩擦双方协商的过程虽很艰难,但是一定会找到解决办法,会有妥协性的共识。贸易摩擦会让中国下定决心开放国内市场,中美贸易摩擦会是坏事变好事的一个案例。

  复旦大学校友会日前在香港举办“首届复旦香港论坛”,探讨中美贸易摩擦对香港的挑战。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在论坛中指出,内地经香港转口往美国的货值约600亿元,占整体出口比例不大,因此对香港直接影响未必很大,但香港为外向型经济体系,与美国经贸关系密切,中美贸易战一旦爆发,香港遭受影响将不可避免。

  唐英年强调,美国打中兴牌,背后具有战略性意味,中国在半导体发展远不如美国的情况下,美国制裁中兴,可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亦显示美国开始感受到中资企业在科技上带来的威胁。他又认为,香港在中美贸易冲突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香港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加强跨境交通建设,与各地人民互相学习。

  唐英年亦认为,随着中国逐渐强大,美国开始感受到中国的威胁,且美国政商学界均认为中国会在高新科技领域威胁美国地位,因此,此次贸易摩擦并非单纯贸易问题,背后更涉及战略性的竞争问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则指出,中美贸易争端,主要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崛起对美国造成的挑战,美国在历史上并没有碰到过大国崛起的现象。过去,日本和美国也发生过贸易战,当时日本人均GDP直追美国,但美国对日本贸易模式的转变,促使日本妥协签订本币升值的广场协议,导致日本命运的改变。日本最高峰时从人均GDP占美国90%,降至目前的75%。

  “美国成功阻止了日本的超越,但是很难阻止中国,因为中国的体量太大,即使中国未来GDP总量是美国1.5倍,但是人均GDP只有美国的35%,这是对美国最大的一个挑战。”张军说。
<nextpage>
  张君指出,中国的崛起,几乎包揽了所有产业链,在此情况下,中美存在高度的互补性,即使今天中国向美国开放市场,美国也没有太多产品可以出口到中国。去年中国进口大豆已达一亿吨,当中巴西占50%,美国占35%,这也是中美贸易冲突上,中国打“大豆牌”的原因。

  张君表示,中国只要关停美国在华芯片加工组装企业,美国的芯片就无法输出全球,且美国短期内找不到一个国家可替代中国,因此中美贸易虽然有摩擦,但是高度互补性令中美无法离开对方。他强调,两国高层在处理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会有底线和灵活性,亦会有让步。中兴事件发生后,中国决策层一定会在芯片产业加快自主研发的进度,但是并不代表短期内可以找到捷径,只能小步快跑。

  “美国对中国最大的优势是高端服务业,过去20年,中国在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服务业仍是闭门的状态。在服务业和金融领域,中国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加快开放步伐。中国目前已经明确提出经济结构转型,尽管有风险,但是这个风险不是我们保持长期壁垒的一个理由。中美贸易摩擦产生后,中国提前了开放时间表,不仅回应美国政府诉求,也是中国高层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张君说。

  张君指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依靠结构性改革远远不够,开放市场准入,对于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双方协商的过程虽很艰难,但是一定会找到解决办法,会有妥协性的共识。贸易摩擦会让中国下定决心开放国内市场,中美贸易摩擦会是坏事变好事的一个案例。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在论坛中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在一至两年内对中国打击仍颇大,因美国将中国定位为竞争对手而非合作对手,故此中兴通讯的事件并非一次性。

  论坛讨论环节,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哈继铭谈到,当年日本为减少对美国贸易顺差,采取压缩出口的方法,中国可采用不同方法,如扩大入口,中国消费在GDP比例只有39%,远低于美国69%及印度的59%,且美国在能源及农产品上有很大价格优势,故中国完全可扩大进口,甚至中国可在美国农业州建立食品加工中心,帮助美国增加就业,又可将产品出口中国。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表示,日本80年代的惨痛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吸取和反思,当年美国崛起,处于上升期心态的过度膨胀,因此引起了美国的警觉。他亦强调,中兴事件给了中国很好的警示,暴露了中国在创新、企业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不足,故未来应保持良好心态,对自身发展阶段有清晰而理性的认识,戒骄戒躁,再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鼓励创新。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