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文明学领纲“地域研究”构建“一带一路学”
http://www.CRNTT.com   2018-08-28 00:16:58


 
  2,日本人的自恋和悲情

  但是,人又是情之皮囊,情是不讲理的。情往往是文明文化的表象,要在文明文化中寻根了。日本人的情还是重在悲情,悲情又更难消。国人知道的是一些台湾人、香港人时不时地悲情一番,似乎全天下都亏待了他。日本人又更进一步,是享受着悲从中来那种感觉,欣赏为一种美感。也因此,日本人本来就无意消解悲情,用中国话说就是没完没了。

  比如,阳春三月赏樱花,中国人访日赏的是盛开之鲜美,日本人却更赏那落花无情之凄美。日本人无法理解中国人歌颂的“开不败的鲜花”,开不败的花不外乎是艳跟着厌,哪里会有美感。

  3,日本外交的若干行为模式

  研究行为模式,可以实证日本文化和外交的关系。前文已经分析了日本的“樱花外交”或说“神风特攻外交”,还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行为模式。

  a,距离外交

  日本人在生活中往往自觉调控与交往对象间的距离,他们的一个常用词是:距离感。表现在对华关系上,日本会纠结于中华文明圈的向心力,时不时对其逆反而寻求离心力,以拉开对华距离,保持若即若离状态。

  b,问题外交

  日本外交往往使用设置问题的手法来调控距离。日本以两国之间有问题所以不能那么友好为口实,来显示日本并不是刻意迟缓或破坏两国关系的发展。近年,历史问题,东海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都变成了日本时不时炒作的对象。岸田外长提出“构筑适合新时代的日中关系”,其真意在于:中日友好关系已经不适合新时代,别用中日友好套日本了。但是,问题外交像是玩火,制造和利用问题而产成的风险是难以掌控的,炒作大了问题往往会造成两国关系的失控、破裂。

  4,中国对日外交今日之课题

  在这里,聚焦一下如何开展民间公共外交。聚焦到如何与日本的面子外交博弈上,民间公共外交是可以有所贡献了。

  例如,日本人死要面子,其反面就是感情上切望被看得起,不被轻视。

  建议1:像港澳台办等有面向港澳台企业、同胞的解难维权服务那样,可以活用中日友好协会等团体,请省市县领导召开日企经营者见面会、现场办公等等。不只是使日企感到受到重视、有面子,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的问题。说到底,日企在中国顺利发展,对中国也是有利的,是互惠。更何况,多数日企是中日合资企业。

  建议2:像重用海归人才那样,重用日本人才。士为知己者而用。中国经济经过野蛮生长的阶段,逐渐进入成熟期,在运营管理上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日本在这方面有优势,日本人的“匠心”也一直为外界所称道。

  建议3:雇用日本专家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如建设并经营印尼高铁。

  这些事可以民间主导来做。比如开一次东京招聘会,就会产生巨大反响,日本人会觉得有自尊、有面子,利于扭转日本民间的厌华情绪。

  五、“地域研究”文明学领纲重读习近平外交战略

  习主席的有关论述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外交战略蓝图,这幅蓝图展现的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恢弘气象。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最高目的。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可以说是中国的外交战略⑫。“改善国际秩序,改善全球治理体系”⑬,“构筑新型国际关系”,建立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这些可以说是中国外交战略的目标。

  “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战略的中心路径。

  围绕这个中心路径:

  a,在中美俄世界三大国大三角关系中保持中俄特殊关系。中俄“保持了密切交往,这体现了中俄关系的特殊性”(习近平)⑭。

  b,宣导“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这包括上海合作组织、东盟+中国自贸区、东盟+六的RCEP大自贸区、中国韩国自贸协定、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中韩日自贸协定、湄公河流域区域合作、中缅孟印经济走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中蒙俄三国会议、中俄印三国会议、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以及APEC等等。

  c,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主持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宣导“亚洲安全观”,“亚洲事务应该由亚洲国家主导解决”。在经济方面,中国创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并积极推进清迈协定及东盟+三宏观经济调查局(AMRO)向成立亚洲IMF的方向发展。

  d,建设亚欧命运共同体,及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亚欧非是一个大陆,曾被称为“旧大陆”,还被叫为“世界岛”。一带一路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旧大陆一体化经济圈的形成,旧大陆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中国与欧盟有峰会,还有中国和中东欧16国峰会,中国阿拉伯论坛,中国海湾合作组织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及中国拉丁美洲加勒比海论坛。中国又有金砖五国组织,并主导成立了金砖组织的新开发银行。

  e,在上述的以一带一路为中心的命运共同体中,没有美国,美国站在了外面。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中美关系的定位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是“建成”是“构建”,即永远在路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底线是不对抗,顶线是双赢,没抱友好幻想。

  另外,中日关系的定位是“建设战略互惠关系”。这里没有友好,只有利益。这是安倍提议改掉了“中日建设性友好伙伴关系”。中日关系的定位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最低档。

  f,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统一是基本条件。国家尚未统一何谈完成伟大复兴。习主席上任第一年会见前台湾副行政领导人萧万长时便开宗明义地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⑮。习近平会见马英九时讲明:“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把这话反转过来就是“否则,历史悲剧重演,和平发展成果得而复失,不能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不能共享美好的未来”。习主席点明:“没有(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习主席明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更有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走完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我相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⑯显而易见,国家统一计画已不是“一代一代”留给下一代了,不是要花“几十年”了。那么,是否就在这一代,就在这一届?

  综上所述,习近平外交战略是全球大战略。这是只有超级大国才会从事的大外交,当今世界只有中美两国有此资格。而中国外交不同于美国外交,不是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外交,是以文治武功数千年之中华文明为底蕴为底气为理念为智慧为软硬实力的立身处世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大同的全球大外交。

  注释:

  ①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1年(伦敦大学博士论文,1937年。英语出版,英国,1939年)

  ②赵宏伟文明论,参照:赵宏伟编着《中国外交的世界战略》(东京)明石书店,2011年,序章。

  ③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的研究》(东京)社会思想社,1975年,第5篇第2章。

  ④公文俊平《情报文明论》NTT出版,1994,4-17页。

  ⑤参考:赵宏伟《中国の重层集権体制》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年(単着)。《膨张する中国 呑み込まれる日本》讲谈社2002年(単着)。Political Regime of Contemporary China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2)(単着)。《中国内外政治と相互依存》日本评论社2008年(共着)。《中国外交の世界戦略》明石书店2011年(共着)。《中国の歴史60章》明石书店2011年(共着)。

  ⑥《中国の冲撃》东京大学出版会,2004年,13页,16页。

  ⑦以下论述也请参照:赵宏伟《中国の重层集権体制》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年(単着)。《膨张する中国 呑み込まれる日本》讲谈社2002年(単着)。Political Regime of Contemporary China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2)(単着)。

  ⑧参见: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Farrar, Straus and Giroux,2011.

  ⑨寺田隆信《物语   中国の歴史》中公新书,1997年。

  ⑩加藤弘之《暧昧的制度 中国型资本主义》(东京)NTT出版,2013年。

  ⑪丸川知雄《中国梦  大众资本主义改变世界》(东京)筑摩书房,2013年。

  ⑫《习近平在联合国七十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新华社,2015年9月28日。

  ⑬《习近平书面答华尔街日报问》新华社,2015年9月22日。

  ⑭《习主席会见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谢尔盖伊万诺夫讲话》新华社,2015年7月9日

  ⑮《习近平会见萧万长讲话》新华社,2013年10月6日。

  ⑯《习近平会见马英九讲话》新华社,2015年11月7日。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8月号,总第248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