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推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19-12-21 07:53:19


  中评社北京12月21日电/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探索融合发展路径模式的先行行业。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徐建伟文章表示,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正处于快速推进之中,企业层面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融合发展效应逐步显现,涌现出一批融合发展领军企业和典型模式。但也要看到,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存在融合度较浅、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需找准关键问题、厘清制约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更好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章指出,在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核心技术短板突出。装备制造业是国际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较为突出的领域之一。中国装备制造业门类齐备、产品齐全、规模庞大,但技术短板始终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在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节能汽车、农业装备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存较大差距,在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飞机和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差距还要更大。在新兴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企业在中高端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上亦亟待取得关键性突破。

  二是综合集成能力偏低。装备制造业具有典型的终端行业属性,是机械、电子、零部件、原材料、基础工艺等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现,亦是串联、整合、重塑制造业各行业的集成载体。若装备制造业的综合集成能力较弱,那么联动协同、融合重整、赋能增值的集成发展效应就无从谈起。长期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全链条协同发展体系不畅,机械与电子、整机与部件、装备与原料之间存在各自发展、相互脱节的情况,高端装备系统集成与分包能力也在低水平徘徊。

  三是高端软件发展较为滞后。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也要有坚实的软件服务支撑。工业软件是装备产品运行优化、全过程集成、数据生成加工的核心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质量、生产方式和企业信息能力。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依靠从国外引进,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软肋。

  四是增值服务开发不足。外延增值服务是装备企业提高获利能力的重要支撑,对装备产品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长期锁定在加工组装环节,国内装备企业整体缺乏服务意识,对增值服务环节的重视和投入不够,从制造到服务的延链拓链进程较为滞缓。

  五是产品供需对接不畅。市场需求对装备制造领域的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牵引和拉动作用。中国装备制造业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很多装备制造企业重生产轻需求,产需协作不紧密,下游用户、分销商等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装备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客户和产品数据积累有限,分析运用较为粗放,对装备企业上下游联合研发、产品个性化定制、供需有序衔接等形成制约。这种供给需求大面积长时期错配的情况,致使低端产品供给过剩,企业陷入同质竞争、价格比拼、微利运营,难以转向创新驱动、需求引领的发展路径,进而导致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推进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

  文章分析,装备制造业链条长、涉及部门领域多、技术复杂度高、应用场景多样,在融合发展上具有功能附加性、链条协同性、服务专用性等特点。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中间投入、拓链衍生、赋能增效特征,既是制造业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融合发展的角度看,装备制造业既要提供硬件产品,也要叠加相关服务;既涉及大量的零部件加工和系统集成,也关系到原材料等基础部门;既要有高度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也要有非常规、个性化的产品。推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需要立足产业特性、顺应发展趋势、聚焦瓶颈问题,加快核心技术“破瓶颈”、工业软件“补短板”、系统集成“强能力”、柔性生产“转方式”、增值服务“拓空间”,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