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评论》第282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21-06-01 00:30:33


第282期《中国评论》月刊目录(中评社图片)
 
  本期“智库聚焦”栏目刊发了《变动中的中欧关系及其基本走势》和《稳定欧洲是中国对美外交破局的要务》两篇文章。

  《变动中的中欧关系及其基本走势》一文作者吴白乙(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表示,欧盟本身是一个复杂力量的集合体,它通过成员间协商,以制度建设为途径规范和整合各方利益、观念意识、行动能力。在这个“仍在路上”的建构过程中,各方之间的差异性带来多重政治博弈,只有用超级繁复的游戏规则来体现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这也造成欧盟权威性、生命力存乎于自身的不稳定性当中。面对当前中欧关系出现的复杂、多变现象,我们必须“由表及里”地看待事态发生的机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欧盟的特性,以超常的耐心和高超的能力去作出回应。

  在《稳定欧洲是中国对美外交破局的要务》一文中,作者李海默(美国休斯敦大学政治学系本科生课程讲师、政治学博士)表示,中国外交层面目前的一大要务是继续稳定和发展中欧合作友好关系,这不仅是一带一路计划的题中本有之义,而且也是应对拜登政府当前对华强硬取态的最好的回击。同时,拜登政府本来也已阐明,中美两强之间仍有若干合作余地,那么在这些领域中国也自然可以继续维持和发展与美方合作;而至于拜登将和中国激烈竞争的那些领域,中国当然也不会轻易退让(中国尤其需要防范的是美国联合其盟友对华展开高精尖领域的科技战),该打则打,竞争合作,总体格局大略仍是“斗而不破”,“长期互搏”。在策略选择的层级上,笔者甚至认为维持中欧关系稳健发展可能比与美方长期“竞争合作”来得更为重要和关键,因为这个关节才是美方对外总体策略变动最大的一环。

  刘瑞阳(海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博士)在《再论中国南海主张的代表权问题》一文中指出, “一个中国”和联合国大会 2758 号决议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代表,并非台湾当局。因此,中国在南海的权益主张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表述、解释为准。南海仲裁案“仲裁”期间,中国政府坚持该案仲裁庭无管辖权拒绝参与,但南海仲裁庭和菲律宾默契配合将台湾当局证据送入庭审并视为中国的南海主张,影响该案程序审理。本文从证据视角,探讨南海仲裁庭滥用证据自由裁量权采纳不能代表中国的台湾当局证据,将其视为中国政府主张,步步突破该案的可受理性和管辖权问题,严重违反了“联大 2758 号决议”。

  本期“智库分析”栏目刊发了《台湾宪改主张对两岸关系之政治冲击》一文。该文作者柳金财( 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表示,在台湾当前制度框架、主流民意、民进党内主流派系及国民党、大陆当局共同制约下,最终应会以蔡英文所倡议“维持现状”作为修宪“底线”; 修宪重点聚焦于公民权下降至十八岁,政府结构重塑及治理能力提升。民进党党内激进独派及独派政党所宣称修宪改革之“高线”目标,看似“狂风暴雨”,实则犹如“茶壶里风暴”,最终仍会是“和风细雨”局部性修宪,在此结构性制约力量下导致台湾宪改不易变更两岸现状。

  本期“智库思潮”栏目刊发了《港式资本主义论纲》一文。作者莫世祥(香港树仁大学历史系全职教授、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退休教授、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表示,香港华人富商代表的港式资本主义,既有接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先进性,也保留有殖民资本主义的原始落后性。前者曾经引领内地经济持续腾飞,后者却拖累香港在 21 世纪后蜕变为国家经济列车的一个车轮。在国际经济下滑的接连冲击下,港式资本主义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密切联动的优势变成劣势,其固有的原始性和落后性便充分裸露出来,从而导致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劣变。如今,港式资本主义已经在香港本地市场将原来一以贯之的自由经济,转化为以房地产商为主导的垄断经济;港式资本主义的垄断加剧香港贫富悬殊,固化富豪世袭,窒碍昔日普通市民依靠努力拼搏便能向上发展的空间,造成民怨鼎沸,社会动荡;别有用心的势力乘机煽风点火,将“港独”、“反中”作为民怨的宣泄口,酿成近几年接连发生的社会动荡。港式资本主义垄断的内在弊端,已经构成香港经济下滑、社会不稳的深层次根源。因此,建议在加强国安法治震慑、重构管治机制和实施爱国思想教育的同时,尽快全面反省诊治和纠正港式资本主义的内在症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