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评论》第292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22-04-01 00:18:50


 
  本期“智库观察”栏目刊发了《制定<中国反海外腐败法>是当前的急务》一文。该文作者李理(中国历史研究院近现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表示,由于美国在全世界丢了“民主”的盾牌,目前已经将“反腐”作为新的武器。这一武器涉及经济、法律及全球贸易链等多个领域,比单纯意识形态的“民主”更具有杀伤力。因此,制定中国的《反海外腐败法》是重中之重。这样不仅可以完善法治填补空白,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形象,更可以以此为契机整顿国内市场秩序,还可以对中国企业和个人及其境外分支机构、离岸公司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法律监管,从而保护中国经济的安全。

  本期“智库分析”栏目刊发了《“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所谓“法理依据”站不住脚》一文。该文作者张西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表示,自《开罗宣言》发表以来,台湾的法理地位一直都得到确定且未曾改变,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部分“台独”分子为了达成其政治目的,不惜扭曲历史与国际法,在美国与日本的配合下,捏造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作为“法理台独”的根基之一。至于该论述的依据,可以被概括为“三否认,两高举”,即否认《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与联大第2758号决议这三份确立台湾法理地位的有效文件,以及高举《旧金山和约》与《台北和约》这两份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材料。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否认”还是“高举”,在法理上都毫无立足之地,“台湾地位未定论”无非是“台独”分子的一厢情愿。 

  本期“智库透视”栏目刊发了《蔡英文时期美国对台“公共外交”的机制研究》一文。作者沈惠平(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博士)、曾杨雪(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研究生)表示,虽然美国与台湾地区之间不存在“外交关系”,但由于台湾地区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特殊地位,美国将其视为实施“公共外交”的重要区域。蔡英文上台后,恰逢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美国政府将中国大陆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并且将台湾明确纳入美国遏制中国大陆的“印太战略”中,美国对台“公共外交”也因此出现了相应的调整与改变。该文聚焦于蔡英文时期美国对台“公共外交”的三种机制研究:一是美国对台政策宣示机制,二是美国对台信息传播机制,三是美台教育文化交流机制。

  本期“智库论衡”栏目刊发了《新冠疫情下美国霸权吸引力式微:原因、影响、对策》一文。该文作者郑保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表示,随着本世纪初以来美国霸权盛极而衰,其不断下降的吸引力终于式微于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下。美国霸权吸引力式微的原因是美国以反恐反扩散为名实施“新帝国”战略、酿制并转嫁华尔街金融危机和逆全球化潮流而动的特朗普主义及其影响下美国抗疫失败。美国霸权吸引力式微是当今世界大变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具有广泛的国际消极影响,对中国崛起构成严峻挑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顶层设计中,必须以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构建以斗争为主以合作为辅的对美新战略,既抓紧为全面冲突做好准备,又要以“太极”对“拳击”,极力避免中美对撞,尽力推迟摊牌。以中华大智慧应对中美关系大变局,有助于避免中美关系大灾难,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中国最终实现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