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评社图片) |
十一是关于协商统一后台湾当局拥有“治权”及范围与尺度。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且十分敏感,涉及两岸“隶属关系”、台湾“对外关系”和“台湾防务”等。应可放开协商,给予比港澳拥有的“治权”更加宽泛,更具包容性,更符合台湾实际。
十二是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选择”与“实力选择”。我认为大陆实力今非昔比,但也不可轻率地以“实力选择”代替“战略选择”。时间在大陆一边,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正走在关键的路上,在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在大陆掌控之内。
十三是关于构建一国两制在台湾的社会政治基础的思考。我认为必须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两岸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和岛内政党政治的发展及台湾社会与政治受外部势力影响的“四个维度”,全面完整地把脉台湾社会。
十四是关于“稳定台海大局,恢复两会接触”问题的思考。“两会”接触并非指望、也不可能指望民进党放弃“台独”路线,但有利于防控民进党逆行“狂奔”挑战“底线”;有利于防堵美国等外部势力干涉、干扰;有利于掌控、管控,防止台海失控。
十五是关于开展对台和对美斗争的策略与手段的几点思考。我认为要研究“精、准、狠”封杀、打击“台独”势力;打击民进党当局“挟洋自重”,遏阻美台勾连;维护中美关系大局,精准把握涉台国际舆论和政治敏感点。
十六是关于运用对台统战思维指导对台工作实践的思考。我认为要把握好新时代对台统战思维的“广角度”,“谋取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对台“民主协商”须把握住“原则与包容度”;对台宣传无须“扣帽子、打棒子”,或口号式的空洞大道理,或情绪性的大批判泄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