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莫言:刻画人性应成为作家终极追求
http://www.CRNTT.com   2023-09-16 00:44:35


莫言(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海涵)著名作家、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9月15日在北京文化论坛“以文化人:文艺价值与社会生活”平行论坛上表示,文学作品之所以被翻译成外文,是因为能够感动不同国家的读者,这其中其实蕴含着共同的价值观。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观就是人性当中最普遍的部分,这是一切文学的基座。而刻画人性也应该是作家最核心、最终的追求。

  莫言表示,好的文学是跨时空的,不会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现在读我们的《红楼梦》《诗经》等几千年前的作品,依然会被感动、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会有很高尚的审美享受。

  莫言认为,作家的创作关注当下,但又必须不受当下的束缚。历史发展像河流一样滚滚向前,没有绝对的过去,也没有绝对的现在。一切都是历史发展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人类生活也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而且这个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螺旋式的。

  莫言也说,作家会被故事牵引,但故事不是作家的根本目的。讲故事是作家的一个职能,作家最核心、最终的追求应该是通过艺术手段、通过故事来表现人性。

  莫言表示,我们对于当下的故事、当下生活场面里的人的瞭解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拿现在的人和过去的人进行关照,这样一种关照或比较,其目的在于发现所描写的那个时期内人物性格的某些特殊性,以及带着那个时代鲜明思维特征的思想方法,从而通过对作品的阅读瞭解时代、瞭解民族、瞭解历史也瞭解我们自己。

  聊到“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莫言指出,文学走向世界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最近这十几年来,中国文学被翻译称世界各语种的数量大大增加,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莫言认为,文学作品之所以被翻译成外文,是因为能够感动不同国家的读者,这其中其实蕴含着共同的价值观。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观就是人性当中最普遍的部分,这是一切文学的基座。真正将一部文学作品读进去以后,会忘掉作家的国籍,会被书中人物命运牵着走,会有感同身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