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一个脸面
在麻车村“最多反映一次”窗口,记者看到,工作流程贴在墙上,清楚写明村两委将安排专人收集上一周反映的问题,对不能现场答覆、快速解决的提交周二例会讨论,并在当天下午给出答覆,翌日张贴答覆公告。
这可不是空头许诺。窗口右侧的“最多反映一次”公示栏上,刚刚张贴的就是对村民应惠兰上周反映问题的答覆公告,公告上不仅具体列明了她提的水泥路浇筑、安置点补助、埠头建造等3个具体问题,还用红色加大字体针对性回复。
这已经是该村连续第58周发布公告。路过的村民对此频频称道,表示这个窗口让大家都看得见村干部办事勤勉。
62岁的村民蒋关林对此深有体会。去年8月7日,他早上出门偶遇隔壁青源村村民在麻车村一处泄洪口准备建造埠头,立马打电话给村干部反映情况,没想到村两委6名干部在不到15分钟里就赶到现场,与后来赶到的青源村干部现场协商了解决方案。
变一种思路
在蒋关林看来,这是“最多反映一次”给村干部带来的动力。而村干部则觉得,制度实施给了大家最直接的压力:“农村里说话做事就讲个面子,‘最多反映一次’的承诺都讲出去了,当然要用‘加速度’把事情办好。”
2017年5月试行“最多反映一次”以来,麻车村群众满意度达到91%,还化解了3件信访积案;干部在各项攻坚任务中的战斗力也明显提升。在年终考核时,麻车村从19个村最后一名“逆袭”到了第一名。
而“最多反映一次”自今年4月在建德全市农村推广后,同样效果明显。建德市纪委监委提供的数据表明,2018年上半年共受理涉农信访举报127件,较去年同期下降36.5%。而8月底的一次抽查数据显示,全市村(社区)受理事项的平均办结率达到9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