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民共过往也有交手的经验,并未受到“九二共识”的制约。陈水扁2000年执政,时任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就顺利推动“小三通”,并于2003年1月26日,完成两岸“包机直航”的佳作。
再次,两岸“海基会”、“海协会”的组成,就是当初为了避开官方接触而设立的“白手套”,故不应落至目前“已读不回”的下场。我认为两会的功能是“为人民服务”,应该让它们动起来!
最后,两岸智库经过数十年的交往,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公谊私交,不应受政治因素影响,而有动辄得咎之感。即使智库背后带有官方色彩,那又何妨?这样不是更能够提供建言,更有落实为政策的可能性吗?
从2016年民进党再度执政以来,两岸政治敌对已造成两岸民意对撞的恶性循环,网路上充斥打杀谩骂之声。但调查显示,在世界多处弥漫“反中”的气氛下,台湾民众反而是对中国大陆最友善的。如果文化落实于日常生活当中,则台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绝不少于中国大陆。这不是任何“去中国化”的意图所能办到的。
我一直相信,两岸的问题自己无力解决,要听别人“说三道四”,那是两岸执政者的耻辱;两岸非要兵戎相见才能解决问题,那是两岸人民的悲哀。我要再次提醒,对蔡英文而言,今年(2021)年是与对岸展开对话的唯一机会;否则明年(2022)台湾进入选季后,她任内的大陆政策将会是一张“伤痕累累”的成绩单。对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而言,他或许有较多的选择空间,在对台政策的成绩单上补白,但将面对一个不介入却也不会袖手旁观的美国。
两岸执政当局目前最大的共识是交流。台湾推动交流是求生存,中国大陆推动交流是为发展。我希望,对岸基于民族利益的考量,视台湾生存有利于大陆的发展;台湾基于民之所欲的考量,视大陆发展有利于台湾的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