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社的智库媒体概念与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1-02-18 00:17:05


中评社最为有效地兼容了智库与媒体的传播需求与传播功能
  中评社╱题:中评社的智库媒体概念与作用 作者:郭伟峰(香港),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

  媒体智库或智库媒体当前在内地是创新之举,蔚然成风。中评社自《中国评论》月刊创办之初,就在智库媒体的发展道路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至今已近23年。

  一、内地的媒体智库与中评社的智库媒体

  1、内地媒体智库发展迅速,港澳台媒体比较不具备发展条件。中国评论通讯社定位为智库媒体,其成立的中评智库基金会简称为中评智库。内地更多称为媒体智库。近些年来,内地的媒体智库发展速度非常快,凡是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体都会在内部成立智库机构。按照相关学者的研究统计,截至2016年5月,内地已宣布成立智库业务部门或整体向智库转型的媒体机构有15家,其中包括4家中央媒体,4家市场化媒体,5家门户网站,两家地方媒体。这15家媒体机构在智库建设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中央媒体中,新华社侧重具体问题调查研究,人民日报侧重理论研究,而光明日报更加侧重发布;市场化媒体中,《财新》采取智库与传媒并行发展战略,而《南风窗》希望整体实现智库化改造;门户网站中,腾讯强调自身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而新浪、网易和搜狐更加重视媒体平台属性。2017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库核心榜单中,人民网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第一财经研究院、凤凰网国际智库等入选媒体智库榜单。①相信发展到今天,内地的媒体智库可能已经达到数百家,甚至更多。有分析认为,媒体智库已经构成了新的产业,这应该是进入了历史最盛的时期了。

  与内地相比较,香港、澳门、台湾的媒体智库就呈凤毛麟角的状态了,因为无论是媒体责任、角色,还是媒体实力,都不足以支持在媒体内部再成立智库。如香港60家左右的香港问题、港台关系的大小智库,多以财团、社团为背景,具有媒体属性的数量极少。智库媒体影响力比较大的,除了中评智库基金会之外,大概还有一两家。但是,很多资深媒体人受聘到各种智库任职,或者独力创办智库,这个现象比较普遍。

  2、什么是媒体智库?专家指出:媒体与智库在功能上既有融合之处,又各有鲜明特点。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两者之间是舆论生产者与传播渠道的关系,媒体设置了公众的舆论议程,而智库则是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者。在公共政策舆论场内,作为专业的政策思想生产机构,智库的权威信息源和具有公信力的专家意见为媒体设置了议程。表面上看,虽然媒体决定了哪些智库的舆论可以进入媒体议程,但是无论大众传媒如何选择也不会跳出智库所提供的舆论内容的整体。第二,智库与大众传媒之间是一种互相依赖、优势互补、目标一致的紧密关系。智库需要藉助媒体传播、放大舆论影响力,媒体需要智库的创新观点和权威声音以提高公信力,智库和媒体的目标指向都是服务于公共利益和社会进步。第三,新媒体时代,智库本身具备自媒体传播能力,既是舆论生产者又是传播者。与此同时,在中国智库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媒体本身也在进行智库建设,媒体智库应运而生。媒体不仅是舆论的传播渠道和放大器,也具备了在某些专业领域进行思想生产的能力。综上所述,所谓媒体智库,是指依托于具备一定公信力、传播力和研究能力的大众传媒所设立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媒体智库的先天优势是舆论传播力,但其核心竞争力必须是思想创新力与舆论传播力的有效结合。媒体智库的主要功能是政策研究与建议、舆论引导与公共外交。②

  从中评智库的实践体会来看,上述的三个层次确实是智库媒体需要认识并运用的,其中最难之处在于,媒体如何生产思想产品,就是说要看媒体的思想创新力够不够,没有思想生产力,所谓的智库能量就不会大。现实问题是大多数媒体都是拿来主义者,本身没有思想的生产力,一般都是请一些智库专家来开一个研讨会,把座谈结果当作自己的研究成果。长此以往,媒体智库就还原或者蜕变为媒体自身,与智库不搭界,有传播力,没有思想力,媒体还在,智库没有了。这是绝大多数媒体智库即使成立也无法发展、更不具备智库作用的原因。

  3、互联网、大数据是媒体智库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专家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内容,也因庞大的体量和对普通网民的赋权赋能,打破了传统新闻壁垒,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传播格局。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也造成了浩如烟海的信息过载和信息垃圾现象,没有很好地解决社会决策人群的信息不确定性问题。而媒体基于传统的新闻传播规律和专业资源优势,在传统的商业生态和盈利模式受到冲击之后,必须取长补短,结合新的社会需要开发新产品和信息服务形态,走出创新之路。技术对媒体及智库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的推进,深度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智库产品以数据为驱动,更科学、更精确。媒体智库可以依托媒体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源整合、数据积累方面的优势,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数据挖掘、管理、分析、预测,使研究成果更趋向于定量化和科学化。中评社作为智库媒体异军突起,关键就在两岸关系以及香港问题上能够驾驭互联网,运用大数据,做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善于进行理论创新与传播创新,不断生产更有特色、更为深刻、更有价值的智库产品。这与传统智库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格格不入、水土不服是完全不同的。

  2016年间,内地专家提出了智媒体的概念:智媒体就是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全流程的媒体。智媒体是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生态系统。由智能媒体、智慧媒体和智库媒体三个部分构成。我认为,中评社作为智库媒体,需要重视新概念的运用。通过在智能媒体、智慧媒体的创新构建,更好地促进与发挥智库媒体的作用。

  二、中评社智库媒体的特点及作用

  与内地的称呼不同,中评社的自定义是智库媒体,其实意思差不多,就是智库与媒体融合在一起的意思。

  1、中评社是自带“智库基因”的智库媒体。中评社构建智库媒体的概念,与内地的新风气新潮流无关,纯属自我发展的需要,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因为自《中国评论》月刊创办伊始,就已经拥有智库媒体概念,甚至带有智库基因了。2004年创办的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承担了各大学、各智库的学术论著出版任务,也是为智库研究服务的。根据统计,出版社成立至今,已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社科院、上海东亚研究所、北京大学、福建社科院、厦门大学、福建省亚太经济研究所、福建省亚洲问题研究所、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科联、广州市社科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华侨华人硏究会、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等出版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密切了中评社与各方学者专家的关系,深耕在智库思想的土壤之中。而2005年创办的中评社,为智库服务的基本思路没有大的变化,就是要藉助大众媒体与互联网模式,更好地传播智库观点。经过14年之久的积累,我们已经完全拥有自行生产更多的智库产品的信心与能力,于是在2012年正式成立中评智库基金会,这是一家致力国家统一理论创新的思想智库,也是具有大数据思维及能力的网络智库,更重要的是,其与中评社互为呼应,构成了新型的智库媒体。在2012年,能够以智库媒体来称呼的,无论是在内地还是在香港,为数罕见,中评社应该是先行者。所以,与大多数先有观念,才有实践的内地媒体智库不同,中评智库是以实践为主、在实践中创新成长的产物。我们的实践体会是:智库媒体,不是一念之下、一声令下就能建立起来的,务必在长期的实践中实现转型与升级。否则,油是油、水是水,智库与媒体不可能融合得起来。

  2、中评社是以智能化引领智库研究的媒体。中评社作为智库媒体,首先要做到的是保留与夯实传统智库形态的基础,中评智库拥有自己的出版物、出版社,并与两岸及港澳、美国、韩国、日本200多家智库签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中评智库突出了数据领先战略,以技术为引领,创办数据库,对涉及两岸关系、香港问题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智能分析。同时进一步通过推进媒体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把大数据思维转移到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来,以提升自己在两岸及港澳舆论场的传播效率。中评社与中评智库协力发展之后,出现了三个新特点:一是找到了以大数据为主的智库研究新方法,获得了更为精准的衡量标准,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二是创造了新的智库观点传播理论体系,使得中评社的新闻更具分量,更具影响力。三是因为智库媒体言之有物,又可以通过公开传播引发舆论持续不断地参与,所以能在更深入的程度影响有关方面的决策,甚至成为了政府决策之前的观点讨论平台、意见汇聚空间,其影响力超过了一般的智库的内部建议。

  3、中评社在两岸关系领域拥有领先的思想创新能力。无论是什么形态的媒体智库,或者是智库媒体,都必须有自己的拿手好戏,也就是自己的研究特长,要有独特的理论创新能力,而且要通过实践的有效检验。中评社从研究汪道涵的“共同缔造论”起步,持续为两岸关系发展出谋献策。在江泽民、胡锦涛领导的时代,中评社关于在和平与统一之间找发展的论述非常密集,终于形成体系,为和平发展方针的提出以及实施,作出了智库媒体的独特贡献。比如,我在2005年9月的《中国评论》月刊撰文提出了两岸已经出现了和解期的迹象与特征,如果抓住机会,估计2008年能成功进入和解期。于是,中评社广泛采集了两岸各界有识之士的观点建议,为两岸进入和平期鼓而呼,并且参与构建了有特色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架构。历史发展果然如此,2008年马英九国民党执政,两岸关系进入了8年的和平发展时代。在两岸关系最危险的关头,冷静判断趋势,提出扭转颓势的理论或主张,这是中评社智库媒体的成功实践。数以千计的两岸及港澳、海外专家学者在中评智库这个平台上,坦诚相见,积极贡献思想智慧,这是中评智库得以形成两岸和解智慧的力量、得以为两岸关系发展作出智库媒体的独特贡献的最主要原因。

  4、中评社在进行智库与媒体的融合过程中,特别重视话语权的构建问题。如何把中评社打造成为一个拥有话语权的智库媒体,是重中之重的战略思考。须知,智库的一个核心作用在于掌握话语权,能够创设新的政治议题,能够增强话语的理论创造力,能够掌握社会舆论的动向,能够提升话语的舆论引导力。为此,中评社着力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话语权构建方面,制定自己的标准,巩固自己的影响力与控制力。既有思想创新,又有传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坚持主流媒体的可信的传播方式,也要与社交媒体争夺影响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敢于争夺话语权。比如在“武统”方面的话语权现在基本掌握在社交媒体中,一些主流媒体也无奈,为了获得流量,只好投降随从,放弃了自己的话语权。对此,中评社坚持自己的和平发展的话语权。传播面广泛不等于掌握了话语权,这是所有智库媒体必须注意的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