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国家治理体系目标推动市场化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9-12-15 07:46:46


 
  为了加快建立各方面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们就必须坚持改革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改革是破除生产力发展制度障碍的金钥匙。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风险挑战时,人们往往寄希望于一些问题导向的改革措施,可以“一改就灵”。但是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国家之间最根本的竞争,是制度的竞争。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而制度的缺陷和短板也是国际竞争中最大的风险和隐患。因此,我们要更多地把目标导向的改革,也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市场化改革的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很好地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一。

  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也决定着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进展和成败。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要加快推动各领域的改革,按照目标导向的要求,敢于啃硬骨头,敢于闯激流险关,尽快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各项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拢。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关系

  文章强调,为了加快建立各方面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自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完善,但是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决定要素配置的范围有限,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不够,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在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过程中,坚持竞争中性的原则,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只有竞争公平,才能从根本上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保证资源配置的高效和市场的优胜劣汰。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各项政策的出台,都不应忽视和动摇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坚持以竞争政策为基础来协调相关政策,应成为一个原则。当前,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个重点热点问题,是如何加强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同。两个政策的交汇点是创新,产业政策要转型为创新政策,而竞争是创新的第一动力。各项产业政策只有通过了公平竞争审查,突出创新引领、创新驱动的导向,逐步建立普惠、公平的鼓励创新政策体系,才能协同好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

  为了加快建立各方面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关系历来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也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同、禀赋各异。由于历史和区位的差异,特别是市场化改革的起步与进程不同,近年来地区发展走势分化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突出的矛盾。在探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给地方更大的发展自主权。长期以来,中央地方的博弈,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往往是有违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的。今后在抓紧建立规范透明的中央地方事权、财权和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上,中央的工作侧重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在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方面下功夫;而地方的工作侧重在培育保障市场经济的新动能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在加快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高地区竞争力方面下功夫。各类改革试点的重点不是给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而是授权改革创新、建立制度高地。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立各方面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过程中,还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政策问题可以深入探讨,特别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问题,更是经济改革战线专家们关注的重点。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