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26日电/据《中国证券报》3月23日报道,为了弥补过年没有陪伴亲人的遗憾,即将到来的清明假期,很多人选择“补偿式返乡”。数据显示,近一周清明机票预订量较上周增长超150%,预计今年清明出游人次或达1亿。
今年春节前,国内有些地方出现零星散发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各地各行业响应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的号召,把返乡的日程暂时搁置,诸多人就地过了一个与家人“线下分离、线上团聚”的难忘春节。随着3月16日起低风险地区人员可凭“绿码”全国通行,人们线下与家人团圆的机会终于来了,很多人开始计划和选择“补偿式返乡”,掀起了一股出行热潮。
“补偿式返乡”实际是对就地过年的一种呼应,可以释放人们返乡的情感和消费等需求。这种长时间分离之后的团聚,一方面可以缓解思乡之苦,另一方面也凸显我们的生活正在步入正轨。
就个人而言,被疫情阻隔在同一地方所带来的情绪焦虑和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这种暂时性心理问题需要释放的途径。随着防控形势的变化和措施的调整,人们选择在清明小长假里返乡和家人祭奠先祖,或者选择冲入自然、放飞心情,与家人团圆在田间地头、畅游于山水之间,不仅能够感受到父母亲情、打捞乡愁记忆,而且这种“劫后重逢”或许更能强化人们的家庭观念,让人们对生命多了一重体验和感受。
当然,“补偿式返乡”过程中,安全问题依然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是个人的防护依然重要,另一方面是后续的保障与服务要跟上。比如,在确保人们健康出行、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各地不应擅自对疫情防控政策加码;交通运输部门能否开辟出更多线路、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让补偿式出行走得了、走得好、走出新的体验;市场监管部门要敦促相关企业做好食品安全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商品采购、检测消毒等各项措施,加强溯源管理;各旅游城市、热门景点也要对可能爆棚的人气有所准备,提前谋划、统筹安排,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防范风险、确保安全,出台相应的分流、限流预案,等等。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井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