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北京台湾会馆彰化展出进士专题 连结两岸
http://www.CRNTT.com   2024-05-22 14:45:10


“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在鹿港公会堂举办开幕式。(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彰化5月22日电(记者 方敬为)北京台湾会馆与彰化鹿港镇公所合办“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今天开幕,该展览由北京台湾会馆提供文献史料,呈现清代台湾的科举制度及台籍进士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林正仪受邀开幕引言表示,该展览是他与策展人陈永芳到北京交流时促成,科举制度是台湾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盼藉此让更多人瞭解两岸文化渊源。

  历经进京赶考,清代台湾总共出了33位进士,第一位是陈梦球,他是建台南孔庙的陈永华的儿子(康熙33年,1694年),最后一位是汪春源(光绪29年,1903年)。33位进士当中,台南占了11位,彰化有8位,嘉义有5位。

  “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彰化场,自5月22日起到6月23日止,在鹿港公会堂展出,22日举办展览开幕式,包括鹿港镇公所文化所所长王廷扬、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林正仪、北京台湾会馆代表、策展人陈永芳以及地方文史工作者、在地仕绅等共襄盛举。

  展览由北京台湾会馆提供文献史料,聚焦于清代两岸科举制度历史脉络及文化,让台湾的观众瞭解科举制度在台湾的历史与发展。

  林正仪为展览开幕引言表示,清代科举制度对台湾的影响深远,为台湾社会培养了大批知识精英,奠定儒学文化在台湾的教育基础,是台湾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该展览之所以能在台举办,是他与陈永芳到访北京台湾会馆时,发现会馆有许多台湾清代的历史文献与资料,由于过去科举要赴京赶考,北京台湾会馆正是当年基于方便台湾士子进京赶考而设立,后成为重要活动场所,所以在因缘际会下,将相关文献史料引入台湾展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