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能源以火力发电为主,导致企业面临碳税压力。(中评社 资料照) |
他提到,核能在欧盟已被认定为乾净能源,但台湾长期以来对核能的排斥使其错失减碳契机。不仅如此,台湾的再生能源发展仍面临效率低下与生态影响的争议。例如,政府为了推动光电发展,大量农地被改为太阳能板设置区,但却仅能提供有限的电力,生态与经济成本高昂,打着环保实事上却可能对环境造成更多伤害。
路畅平强调,绿能政策需要更多整体规划,要避免无谓的意识形态,牺牲环境与产业发展等长期利益。面对台湾执政当局“不可逆”的非核能源政策,台湾产业要自我救济减少碳足迹,可效仿国际趋势,增加对绿色材料与低碳制程的投资,并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碳中和”联盟,以尽可能的降低整体碳税负担。
路畅平表示,除了上述产业面临碳税课征所产生的营运压力,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性也会受到挑战,随着国际市场逐渐重视产品的碳足迹,外资对台湾供应链的信心也恐怕动摇,若台湾企业无法有效减少碳排放,将导致下游产品面临高额的碳税课征,供应链的稳定性将受到冲击,国际企业可能因此选择其他低碳排的供应商,台湾的出口竞争力可能进一步下降。
他呼吁,台官方要应对相关危机,台湾企业也需要迅速采取行动,透过碳足迹认证与碳权交易等机制,降低产品的碳排放量。同时,政府应加强碳减排技术的研发与普及,支持企业完成低碳转型。此外,面对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台湾必须承认过去能源政策的局限并果断采取行动,务实面对采用核能的可能性,台湾才能在这场全球减碳竞赛中站稳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