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施政报告以“齐心同行 开创未来”为题(中评社 梁帆摄) |
我想留更多时间让大家提问,所以我只会重点说《施政报告》中的三个议题,相信都是社会上最关心的三个议题,一是北部都会区发展,二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三是增加房屋和土地供应。
北部都会区的概念是什么?今早大家也只是听到我宣读《施政报告》,印象中也未必知道我们所说的北部都会区是什么。所谓都会区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发展区域,区域内应该是多姿多采,有就业机会、有经济动力、有居住地方,以及有供游玩和享用的公共空间,那便能视之为一个都会区。目前为止,在香港——当然整个香港是一个亚洲国际都会——但如果我要你在香港选择一个能集合刚才我说的特征的都会区,必定是维多利亚港的两岸,即港岛北部和九龙半岛一带的发展,可视之为一个维港的都会区;亦是透过这都会区,成就了今日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我们第一个核心商业区在中环,第二个核心商业区在九龙东,这是维港的都会区。
同样,我们要在香港建设另一个都会区,选址便是在北部,这亦是理所当然,因为它大致上是个未开发成熟的地区。北部都会区便是现在图中点线所显示的地区。从18区的行政区来说,它涵盖了今日的北区和元朗两个行政区,范围涉及300平方公里。大家也知道,香港的土地面积是1 100平方公里,所以差不多有三成的香港土地面积也包含在这个北部都会区内。我们真的很期盼香港日后在南、北两面也有一个发展非常成熟的都会区,南面就是维港都会区,北面就是北部都会区,它们各有特色,各有擅长。当然,在这里要多说一句,并不是维港都会区发展成熟,我们就什么都不再做。维港都会区最大的未来发展是“明日大屿”下的交椅洲人工岛填海计划,它将会归纳在维港都会区,所以第三个核心商业区将会是透过交椅洲人工岛的填海来建设。当然,交椅洲人工岛填海计划亦会创造大量就业职位和房屋用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南、北两个都会区,将会互相辉映、并驾齐驱,促进香港未来发展。
我再补充,北部都会区并不是什么都还未发生,现时北部都会区已经有新市镇,包括粉岭、上水、元朗、天水围,亦有图中以不同颜色标示的新发展区或发展枢纽,但现时的做法是“各有各做”,譬如元朗南、洪水桥/厦村、文锦渡枢纽,以及日后的新界北新市镇,这次北部都会区就是把它们整全成为互相有连系、有同一策略推动的都会区。这个都会区不需以法律订立界线,甚至日后亦不需局限于北区和元朗区的行政界线,因为它有辐射能力,如果北部都会区做得好,它会辐射至南面,亦可辐射至北面的深圳。无可否认,这个北部都会区应该与深圳紧密合作,因为在地理上它跟深圳只是一河之隔。在这个都会区内,过往因为深港合作及香港很多企业和人才要进入深圳投资兴业或做事,已经建设了七个陆路口岸,虽然其中一个陆路口岸──位处深圳的深圳湾口岸──实施“一地两检”,但它毕竟是一个两地的陆路口岸。你会见到图中一点点的全部是现有的陆路口岸,大家都知道,我们曾经形容这些陆路口岸是全世界交往最频繁的口岸,每日可能有高达60、70万人次经过这些口岸进出香港。
我们发展北部都会区的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在于我们有了《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给予我们更大的条件和机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所以不应被一些行政界线限制我们这些发展。这次可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首次以突破思维编制的规划方案,跨越香港和深圳的行政界线,顾及深圳河以北的深圳发展,然后配合这边的发展,希望做到有协同效应,亦是我在《施政报告》所说做到“一加一大于二”这种强强联手的双城故事。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四个核心城市是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香港最大的合作伙伴当然是深圳,因此港深合作将令粤港澳大湾区可透过港深两地发挥双引擎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