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18”于5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拉开帷幕(中评社 徐梦溪摄) |
中评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徐梦溪 实习记者 孙立阳)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世界政治研究》编辑部协办的“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18”于5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拉开帷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杨光斌主持开幕式。
本届论坛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邀请到了50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就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理念和战略畅所欲言。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刘元春在致词时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关键的时间点上,需要我们总结历史,思考未来。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无论是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上,还是在经济建设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40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未来,中国也必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刘元春指出,但今年以来,从南海问题到朝核问题再到中美贸易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部挑战。尤其从中美贸易冲突中可以看到,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与外界的关系到了深水期,未来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我们需要新理论和新战略,这给学者提出了要求,同样也带来了机遇。对人民大学来说,这也是历史的机遇。未来,人民大学将继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中国学术贡献更多的力量,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主任栾建章在发言中指出,论坛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举办,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本身就是贯穿改革开放始终的问题。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致力于自我改革,自我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而现在我们除了自己要开放,也需要对别人开放。世界希望听到中国声音,借鉴中国智慧。当前,中国与世界关系到了一个系统演变的临界状态,而且可能会集中体现在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上。中美要避免走过去的老路,防止世界重新进入冷战状态,中国应极力避免这种状态。中国是一个新兴大国,要想避免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实现超越,一方面要做到理论的超越,超越现实主义的冲突理论;另一方面要做到外交思维的超越,超越西方的外交理念。而要实现超越,就要突破以下三个难点,一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二是形成中国的行为模式,做到“知行合一”;三是实现外交主体的多元化,推动民间外交。
本次论坛围绕国际政治理论、国际安全战略、世界经济问题、中国外交政策开设了四个分论坛,邀请专家交流朝核、中美贸易冲突、中国中边治理、中美关系等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