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8月29日电/行政会议成员任志刚昨于网志表示,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开展的“土地大辩论”应考虑香港土地政策的目标和理论基础,才能确保结论符合公众利益。他认为,政府作为“独市”的土地供应者和保护公众利益者,面对楼价只升不跌,有需要大刀阔斧增加住宅用地,由“供不应求”变成“有求必应”,而大规模填海明显是长期的大刀阔斧措施选项。
星岛日报报道,任志刚提出,现时住宅用地供应短缺情况非常严重,私人市场的楼价飙升至一般市民无法负担的水平,但政府在任何情况下,不论是有意或无意,均不应利用其住宅用地“独市”供应者的角色来赚取利润。过往香港卖地的收入非常可观,公共财政录得庞大盈余,但代价是市民要在私人市场以天价租楼及买楼,有违政府的房屋政策立场,令人误以为香港存在“高地价政策”。
由于住宅用地供应是影响楼价的关键因素,他指出,政府应以“提供住宅用地以满足需求”作为政策目标,从数量及价格水平去满足需求。他建议,如要改变市场普遍对住宅价格“只升不跌”的预期,政府有需要采用大刀阔斧的方式增加住宅用地,将“供不应求”扭转为“有求必应”,并长期维持这个状况。
他举例,大规模填海是必须的长期项目,以建立战略性土地储备。但他担心东大屿都会计划是否足以解决香港未来数十年土地短缺问题,并提出填海应否考虑吐露港。至于短中期措施包括重新规划农地和部分郊野公园用地。此外,他认为政府应更留心市场所提供的价格信号,最理想是只要住宅用地的市场价格高于开发这类土地的平均成本,政府就应该增加供应。如有囤积居奇、丢空土地不作发展的情况,政府应透过罚则措施阻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