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难点
全面小康看“老乡”
2018年3月初,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这些年,横坎头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从负债45万元到村级固定收入26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568元。
在很多人看来,民富省强的浙江与贫困沾不上边,但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30多年前,农村贫困发生率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直到新世纪初,全省100个贫困乡镇中,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还有20万人。
城乡统筹,归根结底是要让农民富裕起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浙江这样看待农村问题,尤其看重“老乡”——大量农民的增收致富,城乡统筹的难点就在“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户”。
2002年4月,省委、省政府就作出决策,让沿海的发达地区与山区的欠发达地区牵手联姻,优势互补,名叫“山海协作”。2010年,浙江推出“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每年省财政拿出10亿元,以项目的方式引导其发展,培育“造血”能力。
在对欠发达地区实施帮扶的同时,浙江对低收入农户帮扶讲究“个性定制”。临安电商、缙云烧饼、松阳民宿、常山胡柚等,特色资源优势被充分挖掘,农家乐、电子商务、来料加工等项目源源不断地为乡村和农户带来收入,曾经的贫困地区开始“逆袭”。
解决低收入百姓长期持续增收问题,浙江还看重“获得感”。异地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帮扶、科技帮扶、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浙江每5年就出台一个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实施一个针对具体扶贫对象的扶贫工程。同时,各类综合性制度保障也在加强,养老服务目前已覆盖97%的建制村。
2015年,浙江提出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要解决“生活得更好一些”的问题,要让低收入群众共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同一年,浙江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率全国之先消除绝对贫困,同时26个欠发达县一次性摘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