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http://www.CRNTT.com   2020-03-18 08:30:53


  中评社北京3月18日电/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经过全国上下的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我们在着力巩固和拓展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亦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刻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使我们的发展活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更好谋划人民群众期盼的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也已逼近红线。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面对资源环境的“天花板”“硬杠杠”,我们需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特别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给我们以警示,必须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首先,着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要朝着建立健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切实发力。

  应该看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但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是绿色生产的意识不强,生产过程中节约观念、环保思维、生态理念淡薄;有的是现有工业技术与管理手段跟不上生态环保的社会需求,创新能力较为欠缺,有绿色生产的意识,却缺乏推动绿色生产的能力;有的是生产各环节的绿色技术应用成本较高,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动力不足;有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务实举措,但其所处的产业链条上下游却难以在短时间内跟上转型步伐。对此,一方面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加强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快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总而言之,就是要构建起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使节能低碳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

  其次,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重点是积极倡导推广绿色消费。

  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者、推动者。这就要求人们树立科学、文明、理性的生活观念,增强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提倡简约生活、绿色生活、低碳生活,把环保理念和绿色发展要求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这为我们更好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指明了方向。

  对此,一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二是要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模式,并且以最终消费引导流通和生产环节的绿色转型,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三是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同时,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真正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月昕(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