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谢茂松:中西政治传统及抗疫问责差异
http://www.CRNTT.com   2020-04-30 09:31:49


谢茂松(图片来源:网络)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环球时报今天发表谢茂松的文章说,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现象,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在此期间落实干部责任制,一批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踏实、表现突出的干部获得表彰和提拔。同时,也有不少干部因防控失位、作风漂浮、失职渎职受到严厉问责。相比较而言,西方一些政客尽管在疫情初期马虎大意,疫情中期防控不力,却极少有人为此承担责任,甚至还能夸夸其谈,仿佛责任都是别的党派或者别的国家的,功劳都是自己的。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中西方对于政府官员责任、观念的差异。

  一是中西方政治文明形态差异。起源于“两希文明”的西方文明早期政治形态是城邦政治,属于小国政治。治理小国具备一般的法律、规则就大体足够,并不要求治理者有极高的政治能力。中国则是大国政治,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管理国家的是非世袭的士大夫官僚,即“设官分职,任贤使能”。士从最广大的农民中产生,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代表着天下百姓的整体利益,与“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的关系是“理一分殊”的关系。

  士追求“内圣外王”之道,对于政治德性、政治能力有极高要求,这也是大国政治的必然。明末大儒王船山将“善”诠释为“处焉而宜”,指把事情办得适宜,这是强调政治的“善”一定要从行为结果来看。相应地,民众对于士大夫官僚政治则寄予信任。政治是中国社会的主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