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8月10日记者会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1-08-11 00:18:27


 
 
  今天主要谈谈体育。在东京奥运举行的17天期间,可以说是牵动了全港市民的心。我跟全港市民一样都非常激动、非常振奋,对于46位参加奥运多个项目的精英运动员的付出和努力深感敬佩。我相信更多人,包括青年,会受他们感染,更加爱上体育。这次奥运成绩可以说是破天荒、历史性,香港夺得一金、两银、三铜,共六面奖牌,说明香港运动员可以踏上国际舞台,我们每人都应该以我们的运动员为傲。在这次为期17天的东京奥运里,一天有24小时,合共也只有约400小时的时间,但我们透过获得免费转播权的五个电视台所得到的资料,广播时间一共为2 000小时。换句话说,每一刻,大家想看哪个电视台,也有不同的转播节目,这亦令全城气氛更加振奋。
 
  东京奥运在星期日晚上结束,经过了两天,我相信大家激动、振奋的心情已稍为平复,但我希望大家对运动的热情不减。我们的运动员要接受隔离检疫,但亦要马上备战参加在陕西举行、四年一度的全国运动会,我希望届时可以亲自到陕西出席,为他们打气;加上有全世界都翘首以待的北京二○二二年冬奥会、明年大概九月的杭州亚运会,以至三年后的巴黎奥运会,都需要有更多市民支持香港的体育发展。我乐见有更多企业愿意投入资源,政府亦责无旁贷,继续为体育发展作出适当投资。事实上,今日的成就绝非偶然。运动员自身的努力、他们背后的香港体育学院(体育学院/体院)、各位教练和家人的支持是成功的关键,但政府在过去十多年的体育发展,亦是很认真地检视如何促进香港体育盛事化、精英化和普及化,也投入了不少资源。单以本届政府为例,过去四年,我们为体育的非经常性开支投入了600亿元;至于给予作为精英运动员培训基地的体育学院的拨款,亦由四年之前、二○一七/一八年度的5亿2,000万元,增加到本年度,即二○二一/二二年的7亿3,700万元,上升的幅度是42%。今日的体院有1 300个运动员,其中500人是全职运动员,这种情况以前很难见到。我记得我在二○○六年担任民政事务局常务秘书长时,就是主理体育发展,当时的全职运动员其实很少;但现时国际竞争如此激烈,如要在国际舞台展现实力,事实上很难以兼职身分达致这个水平。
 
  我现在公布特区政府进一步支持体育的多项措施。第一,我们会加快兴建体育学院的新设施大楼。大家可以在萤幕上看到,位于沙田体育学院的新设施大楼——就是白色那部分——将会为体育学院增加大约9 000平方米的净作业楼面面积,提供多种额外训练设施。我不在此详细说明,如果大家想知道,稍后我们可以提供资料;但对于很支持剑击的朋友,起码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剑击馆,透过重置一些现有的体育中心设施,增加剑击馆的范围。另外,更重要的是扩大在体院里的运动科学中心和运动医学中心,亦为运动员提供额外住宿设施。我在参观期间亦得悉体院会特设日间休息中心,因为有些运动员未想回家,但在训练期间需要有两、三个小时休息,所以未来会增设日间休息中心。我当天——即星期日——在体院视察场地之后,亦跟体院工作团队检视了整个项目的工作流程,特别在工程前(pre-construction)的流程。我们认为有机会可以争取提早差不多两年去落成这个新设施大楼,这亦是体院主席林大辉先生提出的盼望,他希望在二○二四年巴黎奥运会举行前能够见到新设施大楼落成。现在我们的看法是有机会——我不能完全承诺——但有机会在二○二四年六月左右完成这个新设施大楼并启用,而为达到这个目标,民政事务局将会提早在今年, 即是本届立法会十月底休会前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申请工程拨款。现在估计工程拨款以付款当日的价格(money-of-the-day)计算,大约是9亿9,000万元。这个大型基建项目将是继我们过去十年先后投放18亿元扩建和重建体院设施,以及投放了11亿元建设将军澳单车馆后的另一项重要设施,这是我第一个想公布的措施。
 
  第二方面的措施,就是特区政府将与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共同斥资成立一个暂时名为“能力提升基金”,booster fund,booster的意思是加强,加强他们的能力。过去十年,我们在各方面均已经提供资源,但现在看到仍然有空间可以透过booster fund提升运动员的能力。这个基金将会适用于运动的科研、运动的医学和给予体院添置先进的器材,从而提升精英运动员的能力和竞争力,备战未来三年的国际盛事和赛事,包括我刚才说过的二○二二年杭州亚运会、二○二四年巴黎奥运会,以及其他单项的世界赛事。基金总额是3亿元,由特区政府和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各出资一半,各出资1亿5,000万元,精英运动员和伤残运动员可以同样受惠,无分彼此。我亦在此呼吁大学的研究团队主动提出正在进行的工程、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研究如何可以帮助到运动员,特别是在某一类别的运动项目,大学团队可以与体院个别项目的教练商量,可以怎样利用这个“能力提升基金”尽快在未来几年加强精英运动员的国际竞争力。
 
  我在此特别感谢香港赛马会。事实上,马会多年来都是香港体育发展的重要支柱,今日的香港体育学院前身为银禧体育中心,当时都是由赛马会一力承担兴建的,马会多年来从不吝啬投放在体育的资源。我昨日致电马会主席,他已经可以即时通过董事局同意拨款1亿5,000万元与我们共同成立“能力提升基金”。
 
  第三个措施,就是如果要确保精英体育能够薪火相承、后继有人,就需要在学校层面强化体育发展,并给予学界更多支持。大家都知道,香港有非常活跃的香港学界体育联会,它们举办很多学界体育项目,从而发掘了很多精英运动员,我相信张家朗和何诗蓓在学校时已经表现很卓越。我会请民政事务局连同教育局尽快检视我们可以怎样在学校教育方面加强体育的投入,亦会支持学界举办更多活动,以及在场地上给予它们更多方便。当启德的体育园区在二○二三年落成后,会有更多的场地可以让学界使用。
 
  第四个措施是我们要更好地照顾全职运动员的求学需要,尽量做到可以让他们双轨发展,所以我在此呼吁,亦会要求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的八大院校为运动员提供更具弹性的学习安排。事实上,多间院校都很支持这个工作,目前来说,体院已经有170位现役运动员在各大专院校就读,所以当运动员取得奖牌,很多大学校长都表现得非常兴奋。特区政府有一个“香港运动员基金”,如果我没有记错,这个“香港运动员基金”是在一九九六年李丽珊夺得首面金牌后,由政府和商界共同成立。“香港运动员基金”将会继续为这些双轨发展的运动员提供奖学金,让他们的学业安排比较妥当,亦希望藉此令家长更加放心,让他们有天分的子女可以投身精英运动员的行列。
 
  最后一个措施是随着启德体育园区在二○二三年落成启用,以及社会大众对于运动的投入,我认为香港应该可以在教练和裁判之外,更好地把体育发展成一个事业、一个职业和一个产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包括场地管理、运动行政、运动科学、体育盛事举办等,所以我要求民政事务局局长主持工作小组,与商界和体育界共同探讨香港体育产业的发展及人力的需求,稍后向我提交报告。我们的目标是,过去十多年我们已在体育普及化、精英化及盛事化打了良好的基础,现在需要推进香港体育的专业化及产业化。我亦希望市民继续以行动支持香港的体育发展,多做运动。多谢大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