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勋谈到,防疫抗疫两年,特区政府理应知道自己的医疗承载量,理应预见到大爆发的出现,亦理应有应对措施,而不是到现在大爆发之时才束手无策,临时计划应对措施。港府防疫政策亦“错重点”,将大量精力放于逐一个案追踪密切接触者,但应该知道这不是可持续的政策。动态清零的核心还在于建立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的治理,利用大数据、运算等信息科技进行疫情防控,这包括了最基本的于“安心出行”实施实名登记、加设追踪功能,并要求全港市民使用。同时为没有智能手机、未能使用安心出行的儿童、长者及有困难的伤残人士派发便携式、具追踪功能的实体安心出行,提升密切接触者的追踪速度,以防止疫情扩散。
刘国勋呼吁,希望香港市民配合特区政府实施“安心出行”的实名登记,我们需要的是团结,放下成见,同心抗疫,因此希望市民不要将健康码问题“泛政治化”,并撇开政治立场,以实际情况考量问题,让特区政府在受监管的情况下,加设实名登记追踪功能,加快辨认密切接触者,保护我们社会中最弱势的儿童和长者。
刘国勋说,如果香港持续这种“守株待兔”的被动防疫,港府对疫情防控的掌控能力会越来越低,感染个案和死亡数字直线上升,将会是不负责任地把儿童和老人暴露在极高风险当中,确诊者也会因医疗系统不胜负荷而需要“自生自灭”。社会徘徊在“动态清零”和“躺平”之间,这也是最尴尬的状态,既不能与内地大循环,又不能与欧美/西方大循环,加上社交距离限制和场所的关闭,使得经济雪上加霜,最后导致香港市民“人财俱伤”。因此香港绝不能再被动防疫,应更积极的采取预判式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