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18日电/据新华社报道,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圆满落幕,这背后,一批批医护人员全力护航,为运动员追逐更快、更高、更强的人类极限提供坚实医疗服务保障,为冰雪盛会交上一份“安全”答卷。近日,受到表彰的他们讲述了难忘的冬奥故事。
精:精心谋划,优质资源精准保障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北京、张家口两地卫生健康委均获得“突出贡献集体”称号。自冬奥筹办以来,他们统筹协调本地医疗资源,精心制定救治方案,实现以最优医疗力量精准保障冬奥赛场。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高坚介绍,根据冬奥会运动项目伤病特点,赛时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共设置了88个医疗站,提供现场救治及伤病员分流转运工作。从17家牵头医院和2家院前急救机构选派了1300名医疗骨干为场馆提供保障。
“针对每个场馆比赛运动损伤特点,各医疗机构还专门配置了包括骨科、口腔科等专业学科的医务人员,在冰球场馆增配了CT、牙椅等设备,实现‘一场一策’医疗保障。”高坚说。
张家口赛区承办的雪上项目具有突发状况多、场地救援难度大等特点,医疗保障任务重。
“自冬奥会筹办以来,我们高标准完成了8个冬奥医疗建设项目,确定了8家冬奥会定点医疗机构。在赛前制定了医疗、防疫全流程、各环节方案预案,各项工作细化到天、到人、到岗、到点;赛时累计调配各类医疗人员3600余人,组建了高效的医疗保障队伍。”张家口市卫健委副主任董彦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