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20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从2013年“单独二孩”到2015年“全面两孩”,再到2021年“三孩生育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放宽生育政策。一连串政策背后的国家意图都旨在鼓励促进适度生育率水平,进而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认为,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决策措施和规划,指明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和生育重点任务,又有细化到操作层面的具体任务部署,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变动相互适应,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生育政策逐步宽松 配套政策鼓励“敢生”
几十年来,我国生育政策伴随人口形势不断调整。梳理自2013年以来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轨迹,可以看出,政策取向从紧缩型转向适度宽松型,同时陆续出台了多项相应的综合性配套政策。
原新认为,单独二孩和全面两孩政策,强调的是政策的宽松性。而三孩政策的调整和前两个政策不一样,它既进一步放宽了家庭生育孩子数量限制本身,同时更增强了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强调“配套支持政策”。
“一系列决策措施和规划,既有原则性、战略性的安排,指明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和生育重点任务,又有细化到了操作层面的具体任务部署。”他推算,如果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有效落地,“把目前约1.3的总和生育率(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孩子数)提高到1.5或1.6是有可能的,‘十四五’期间出生人口数量保持在1000万人左右还是有希望的。”
政策优化与未来生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