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刘国深:九二共识充分体现中国人政治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22-12-07 00:18:26


论坛现场 (中评社 段晓鲁摄)
 

  1992年10月,两岸两会代表之所以相约香港会谈,就是因为在两会协商过程中,特别是安排两会领导人首次面地面会谈的过程中,双方都意识到有必要就“一个中国”内涵应该如何表述的问题交换意见。这个问题关系到两岸两会之间的协商谈判的定性问题。两会互动是“国与国”之间的商谈吗?显然不是。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商谈吗?那谁是中央,谁又是地方?更加形象地说就是要解决:“你是谁?我是谁?我们都是谁?”的问题。据我瞭解,在香港工作会谈的基础上,1992年11月3日,两会进行了秘书长层级跨海电话协商,双方以电话记录方式,确认“各自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将大陆方面的口头表述版本告知对方,这就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函件同时将台湾方面的第8版文字表述附在后面,表明大陆方面认可台湾方面的这一版本。台湾方面的第8版表述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含义,认知各有不同。建议在彼此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各自以口头方式说明立场”。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没有对海协会的函件提出异议,双方在“坚持一个中国”“谋求中国统一”问题上的共识就此形成。1993年的“汪辜会谈”正是在这一共识基础上成功举办的。

  35年前的1987年,我本人确定研究生论文选题后就开始研究台湾问题,虽然没有机会直接参与“九二共识”的协商,但在研究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并且有机会直接向“九二共识”台前幕后的两岸双方当事人请教,对一些关键性事实有了更多不同角度的第一手信息。我的研究结论是:两岸双方在“香港会谈”过程中虽然没有在“一个中国”具体含义表述文字上达成共识,却明白无误地确认了双方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谋求中国统一”问题上有相同的立场和态度。其实这也是两岸双方为了长远和根本的利益而做出的“搁置争议”选择。双方的诚意和善意最终促成两岸两会领导人商谈,并为后来签署一系列协议奠定了政治基础。如果两岸双方不是站在战略高度上“寻求政治交集”,1993年的新加坡“汪辜会谈”就不可能成功举办。

  值得注意的是,“九二共识”这四个字虽然早在2000年初就已正式提出,但真正成为两岸双方共同政治话语,是在2005年4月底的“胡连会”以后,这也说明两岸领导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往来对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客观地讲,“九二共识”这四个字之所以能够成为双方的共同政治话语,既和两岸两会明确表达“一个中国”和“中国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有关,也与领导人之间的政治互信有关。

  最早正式提出“九二共识”的苏起先生一再强调,“九二共识”提出是为了避免民进党在台湾执政后,两岸爆发战争。事实证明,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两岸人民共蒙其利,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