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为高质量创新提供良好制度支撑
http://www.CRNTT.com   2019-11-21 08:29:00


  中评社北京11月21日电/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就是要推动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从速度型向效率型发展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依靠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升级,进一步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经济日报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吕薇文章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创新的有力驱动。因此,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和政策,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中国的创新发展正从数量积累向质量升级转型

  文章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目前,中国的创新发展正处于从数量积累向质量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其一,创新能力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从过去以跟跑为主进入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阶段。相关报告显示,中国的创新指数已经位居世界第十七位。

  一是科技投入和产出数量居世界前列。中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量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一;2018年研究开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18%,超过部分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近年来专利申请量持续居世界第一。

  二是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快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移动支付等新业态保持高速增长,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活力。目前,中国信息经济总体规模仅低于美国,而且赶超势头强劲,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居世界同领域的前列。同时,我们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搭建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平台,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创业创造活动。2018年,全国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快于工业平均增长。

  三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占全社会的比例超过75%,企业科研人员数量占比超过70%,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中,企业占比超过60%,涌现出华为等一批创新型企业。中国创新型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快速提升,数量不断增加。

  其二,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这些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进步,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创新政策,逐步构建更广泛的创新政策框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了目标、原则、战略部署和任务,强调坚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突出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是创新政策内容更加综合。目前,中国的创新政策已经从以科技政策为主转向覆盖创新链各环节的综合政策体系,政策工具从财政资助和税收优惠为主转向更加普惠、更加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和调动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

  二是区域创新体系各具特色。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中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政策重点是以试点示范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这些年来,区域创新政策的重点从优惠政策为主转为向体制机制改革要动力;区域创新环境建设的内容从建设高新区、创新型城市拓展到建设区域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优化区域创新要素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中心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创新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这些年来,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在采用国际标准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加强执法并增强了执法的独立性。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向研究团队和发明人倾斜;培育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加强对专业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出台《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将近百个科技计划和专项合并为5大类;实行专业机构管理科技计划的试点;相继出台人才和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等等。

  虽然中国在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总体来看,中国的创新正处于转型阶段,原有创新治理模式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从创新能力看,一是科技支出结构有待优化。基础研究投入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二是科技产出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论文引用率、专利质量等指标和数量与领先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成果转化效率还有较大改善空间。三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配套能力比较齐全,但是基础工业配套能力不强。供应链的一些关键环节仍然脆弱,对外的依赖性较强。四是企业创新不普遍,管理能力不强,技术扩散较慢。五是地区创新环境差距较大。

  从制度和政策方面看,主要是政出多门、政策不协调、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知识产权保护明显改善,但仍需加强;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和执法不到位、政府采购对创新的支持力度较小、创新成本高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治理结构与功能的匹配仍需改进,产学研的职能定位时有错位;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创新体系的效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