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结香港基金近日发布题为《促进湾区人才流通 拓展港人发展机遇》的研究报告,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通议题。左起:团结香港基金研究员麦颖聪, 团结香港基金高级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黄元山博士, 香港大学社会学讲座教授方伟晶教授, 团结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郭凯杰, 团结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员王品桥(中评社 卢哲摄) |
报告建议,第一,要鼓励香港青年在更早阶段获取内地相关经验。调查显示,在内地发展的港人之中,过往在内地有工作经验的受访者与过往在内地没有工作经验的受访者相比,前者自评的社会经济地位更高,也更有长远在当地发展的意向;这反映出对当地市场及文化认识较深的人才有相当优势。
近年来,港府着力推动内地交流活动,涵盖各类的实习、就业创业计划以及交流团。当局应不时检讨计划的成效,持续与内地相关机构合作,透过及早、具深度的专题导向式活动为参加者累积生活与工作经验,让有意立足大湾区的青年更具竞争力。
第二,要促进跨境医疗融合。报告表示,在内地发展的香港人选择定居城市的时候,85% 受访者认为卫生医疗是重要因素;然而多达 67% 受访者对内地的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仅属“不满意”或“一般”。为提升港人于内地所获的医疗服务水平,港府应推动跨境医疗资源流动,将香港的医疗人员、仪器、药物,以至管理模式引进内地。
疫情期间,医管局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合作,资助未能回港的病人到采用港式管理的港大深圳医院覆诊;而“港澳药械通”则容许大湾区内指定的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医疗仪器,但目前祗有九种药品和两种医疗仪器获批。尽管如此,上述因素经已构成未来深化合作的基础:香港未来可透过“医健通”实现病历跨境互通、扩大“港澳药械通”互通范围,并恒常化资助港人到港大深圳医院求医,让香港的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整个大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