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论坛现场(中评社 卢哲摄)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冯波在发言时讲述了他所感受到的产业链供应链之变。他表示,在一系列巨大的不确定性下,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了新的变化。“前年和去年,全球航运中‘一箱难求,一仓难求’的情形大家还记忆犹新。当时,外贸企业很痛苦,因为很多产品积压在码头运不出去。一些(海外)客户就试图把产业链和供应链拉到自己身边,越近越好。”
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一系列不确定性,冯波说,从化石燃料向新能源等绿色燃料转化,对航运企业来说,成本相当高,需要新造船,但绿色低碳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要一方面看到经济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也要看到绿色低碳带来的新机遇,像是新能源燃料加注,就成了我们的新产业。”
当产业链供应链各局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应对成为大中小企业共同要面对的挑战。冯波讲提到作为大企业的应变之道。“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增加确定性,减少不确定性。团结合作、开放包容。“既然是全球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出现问题,应该所有国家共同解决,通过协作的方式。”他举例,最近,中远海运就和上港和上汽集团成立了一家新能源汽车运输的合资公司,通过资产纽带把大家的利益、创意,以及对客户的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时间的维度看,要运用更多现代化手段应对挑战。例如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机器的确定性减少人工的不确定性。
奥纬咨询是成立于美国的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公司董事合伙人贝哲民在论坛上发言时说,企业规避供应链不确定性有三种做法:以中国为重要市场的企业正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一些企业正将部分产业链从中国迁往东南亚等地,也有一些国家如美国打算把关键生产迁回本土。贝哲民认为,产业链的调整没有标准模式,取决于企业的具体选择。但产业链变迁的终极目标还是要实现商业上的共赢,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石。
贝哲民认为,无论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还是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都是以区域为核心的连接性贸易,区域化合作成为一切的基石。“从这个角度看,全球贸易体系越来越看好区域级别的制造中枢。”
芬坎蒂尼集团始创于1780年的意大利,是全球最大的邮轮制造商之一。近年来,芬坎蒂尼正将一些生产迁到东南亚。公司亚太区负责人费里在论坛上论述了跨国公司将部分生产迁到东南亚的原因。费里表示,除了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影响外,东南亚消费群体正在崛起,跨国企业的产供链需要贴近市场,因而自然而然形成朝向东南亚的产业布局。
费里向大家分享了一些数据,来证明中国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疫情之前,我们最大市场在美国,它拥有3.5亿人口,3%的人坐过我们的邮轮。现在中国已成为我们第二大市场,250万人坐过我们的邮轮。但以美国的市场渗透比例来计算中国市场的潜能,中国在十到二十年会成为我们最大的市场。所以,我们无法忽视这个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