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说,事实上,内地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深圳已先后放开限制,容许摊贩夜晚摆摊,搞活夜经济,而深圳首个以港风港味港潮流为特色的夜市街区6月开业,吸引民众和游客前来,激发夜间消费新活力。港府若不认真看待夜市,自身旅游优势将卖少见少,更难留住市民在港消费。同时,内地旅客来港不再是血拼购物,而是追求体验游或沉浸式旅游。书展和动漫节是香港两大吸客名片,尤其动漫节更可让玩家由cosplay到搜罗道具,让入场人士可积极投入,沉浸体验动漫世界之中。故当局与业界除了积极经营好这个展览,更应发掘更多具潜力的盛事或港式生活体验游,让游客慕名而来,过夜住宿消费。
社评表示,各地都绞尽脑汁催谷旅游和消费,香港不能再靠吃老本,应放开怀抱推出新点子留人吸客,总之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香港《东方日报》在社评《经济增长逊预期 复苏无力港人悲》表示, 纵然多项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皆录得升幅,但须知道,去年第二季仍在疫情期间,诸多防疫限制尚未解除,或仅作有限度放宽;今年第二季比起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可谓是必然发生之事。
社评说,市场普遍认为,本港经济回调与利率高企,以及外围环境持续不明朗有关;尤其环球经济受高利率影响而放缓,不少国家继续限制外部需求,不利于本港对外贸易的表现,以致本港的货品进出口货量继续录得按年双位数字跌幅。在本港金融状况收紧,整体投资开支录得轻微下跌的情况下,目前本港经济复苏势头依赖访港旅游业及私人消费带动,尤其是受惠于访港旅客人数上升,本港服务输出升幅由首季的16.6%加快至22.6%;外界亦普遍预期,在今年余下来的时间,两者依然是本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近月访港旅客数字升幅未有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对本港经济的刺激作用远低于原先预期,或是这才是复苏势头放缓的主因。
社评说,事实上,访港旅客人数与本港旅游业运力及接待能力息息相关。不少分析皆认为,随着运力及接待能力恢复,未来访港旅客人数可望进一步上升;惟现实是旅游业人手缺口依然庞大,业界叫苦连天,既然旅业已成为经济复苏的命脉,港府有否提供适切支援呢?抑或是任由旅业自生自灭呢?没出现预想中的强劲复苏,港府是责无旁贷的。
香港《大公报》在题为《复苏之路不平坦 上升轨道未改变》的社评中表示,经济复苏不是一条直线的平坦大道,而是呈波浪形,在曲折中前进。随着加息潮进入尾声,内地持续推出刺激消费、振兴经济等措施,本地消费及投资环境逐步改善,相信下半年的经济表现将持续向好,有能力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社评说,本港于年初全面复常,第一季实现经济增长2.9%,市场一度预期第二季的经济表现优于第一季,但实际情况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乐观。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强弱互见。私人消费支出增加,访港旅客上升,成为推动本港经济持续反弹的主要动力。上半年,访港旅客超过1000万人次,反映在数据上,就是服务输出在首季增长16.6%的基础上,第二季实质上升逾30%。另一方面,受制于息口上升,外围需求减弱,政府开支及固定投资均有所下滑,货品出口表现不佳,继首季下跌18.9%后,第二季再录得15.3%的跌幅,拖累了第二季的整体经济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