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深化大湾区合作 港创科赋能有着数
http://www.CRNTT.com   2024-06-03 15:32:22


调研组参观季华实验室,瞭解该实验室在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半导体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图源:大公报)
  中评社北京6月3日电/据大公报报导,港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组昨日(2日)继续在广东省调研。调研组先后参观了季华实验室(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佛山仙湖实验室两所科研机构,瞭解佛山科技创新发展的最新动态。

  多名代表表示,国家科研在不同领域都已取得丰硕成果,香港有高质量的基础研究,加强与内地合作,不仅能推动成果落地,创科赋能着数多,相关成果又可经香港集资出海,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调研组首先前往季华实验室。该实验室部署了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半导体技术与装备、新材料新器件研究、微纳制造等研究方向,目前大功率微波电源与射频电源已产业化并替代美国进口产品。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冼汉迪表示,季华实验室在成果转化方面令他印象深刻,其在自主创新领域的深厚实力,充分展现了其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的决心和能力。他们不仅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石”,也是我国突破技术封锁的“利刃”。

  成果落地 经香港集资出海

  冼汉迪认为,香港发展创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仅设有实验室,但缺乏本地工业设施,无法实现产品的量产并根据用户反馈加以优化。香港先进的基础研究可以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发达而完善的产业链相结合,令科研成果可以落地,而这些成果又可经香港集资出海,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当日下午,调研组又前往仙湖实验室参观,瞭解实验室有关氢能和氢氨融合新能源领域的研究成果。工作人员介绍,碳中和的本质是一场能源革命,用零碳燃料替代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路径。在所有零碳燃料中氢、氨是最有潜力的燃料,但氢在存储、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仙湖实验室创新性提出氨作为储氢介质,将氨能作为能源具有储氢介质及零碳燃料,解决氢高安全、低成本储存的重大技术挑战,以及将氨作为零碳燃料,可以解决交通运输业零碳燃料、高温制造业双碳达标的重大技术挑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