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美股自高点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至9月23日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10%,纳指下跌12.2%。美股出现阶段性调整,短期主要是受疫情重现攀升、美股估值过高、宽松政策的脚步有所放缓、大选带来不确定性上升等因素影响。
1)疫情控制面临再度扩大的威胁。美国二次爆发疫情自7月回落后,9月再度出现回升态势,同时欧洲也在二次爆发。随着北半球秋冬季再临,疫情有了更易传播的气候条件,市场担心重新实施范围封锁和严格的隔离措施,而这将对传统行业造成新一轮打击。
2)美股估值已高,市场看多情绪过热。3月23日触底之后,美股引领全球股市连涨5个月,在疫情冲击、企业盈利滑坡下,三大股指先后创出历史新高。从动态市盈率来看,9月2日道指达到33.8倍、标普500指数34.3倍,均已超越00年互联网泡沫、09年金融危机后的峰值;纳指68.1倍,超过09年金融危机后高点,直追二十世纪初的峰值。特别的是,8月美债10年期利率触及0.5%附近低点后反弹,但估值仍在上升,风险溢价持续走低,市场看多情绪已经过热。
3)宽松政策的脚步有所放缓
首先,财政救助计划难产,使股市资金面“旧力已去,新力未生”。3月25日美国通过的2.2万亿财政救助计划中,约22%向企业提供薪资保障、补贴和贷款,约27%向居民派发现金支票和扩大失业补助。前者直接改善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盈利状况;而后者则通过居民储蓄流入股市。
在常规收入下降和社交隔离后消费场景减少的影响下,得到补贴的居民部门储蓄率开始上升,补贴资金大量流入股票市场,并推升股价走高。据统计2月至6月期间,救助家庭在股票交易上大幅提升,美股市场散户交易占比提升了100%-150%。但随着两党在大选前分歧加大,自8月开始新一轮财政救助计划迟迟未能达成一致,原计划的资金已经用尽,新的补贴却无法落地,这对企业盈利和股市资金面均造成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