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深度:洪雯谈香港兴动能与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23-08-07 00:16:37


 
  我们原以为兴建公屋就能解决劏房问题,但这些都需要实地拜访、深入调研、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而不是以劏房家庭作为背景板拍照就可以,接下来我的核心工作是继续为此在立法会发声。有议员提出新增土地的90%应该用于建设公屋,但这样夹心阶层更无立足之地,逼迫他们躺平等公屋。现在香港劳动力不足,很多人却为了轮候公屋不工作。如果真用90%的土地建设公屋,岂不是整个中产阶级要向下流?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我期望政府理解,只靠公屋解决不了劏房问题。我们花了300多亿建简约公屋,期望在5年内减少轮候时间,但每年有36,000个公屋居民申请居屋,只有3000多个、不足10%的人申请成功,90%的人继续留在公屋。根本上看,如果这36,000人都能申请到居屋,自然没必要建简约公屋,这些人就能踏上置业阶梯。
 
  政府也没有仔细分析轮候公屋的情况。2003年后,部分人持单程证来港、没有永久居民身份亦可以轮候公屋,预期的4.5年公屋轮候时间水分很高,实际轮候时间没有这么长。可能轮候到公屋时,刚好成为永久居民,就能顺利上楼,这让那些收入超标、无法上楼的香港本地人深恶痛绝,导致青年更难上流、社会对立更加严重,这种并不能让本地人受益的模式渐渐就让人产生对社会的无力感和离心情绪。总之,我的主张是大力兴建公屋之上的房屋台阶,让更多人可以往上走成为中产,推动阶层流动,对公屋的需求自然会减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