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嘉宾形成的共识是传统主流媒体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在鱼龙混杂的媒体环境下,应该更好的发挥优质媒体的担当,不应以标题博眼球,不应片面追求流量,而应坚守底线,做好对真相的追求和报道。
在下半场的讨论中,中方发言者指出,民调所反映出的中日双方公众仍认为中日关系非常重要,是推动中日关系前进的信心所在,同时还分析了中日、中美日三角形的边消长给中日关系带来的影响。在年轻一代中对条约的了解比较淡漠,因此期待中日媒体对包括条约在内的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做必要的温故与引导。同时中方发言者也指出,文化传播过程中,正面遗产和负面遗产对国家形象的对国家形象和民众信任关系产生的不同影响不容小觑。
还有嘉宾提到中日两国的民意温差和交往赤字值得关注,这中间两国媒体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值得深思。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两国互访人数都在10%左右,但中国民众访日的96%发生在这10年,而日本民众访华中超过50%发生在10年之前,这种差异对民调结构产生的影响是有内在关联的。日方发言人证实,日方实施的多个调查表明,18~29岁的日本年轻人对中国好感度比较高,中方发言者指出,年轻人新的数字互动和交往的成就,需要有机会更好的被体现出来和得到重视,这对今后调整民调社论很有启发。
中方发言者认为,目前两国媒体对灾难中守望相助等中日友好故事挖掘不够,对条约精神的宣传报道不够。应当将两国中的沉默的大多数以及重视两国关系的那些人作为受众目标和读者。针对双方受众,应当积极填补信息差和由此造成的认知鸿沟。日方发言人还结合法德和解的历史经验,对机制化落实条约精神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媒体分论坛双方多数人士认为,应该借45周年之际,将全面继承条约精神的表述写成共识,至少作为媒体分论坛的共识介绍给大家。福田康夫前首相形象地将条约比作铁桥,大家认为经过45年,双方要在思想认识层面为铁桥除锈、紧螺丝,让今天的中日年轻人薪火相传。重提条约精神绝不是刻舟求剑,而是条约本身历久弥新,精神绝不过时,需要我们共同维护这座铁桥,把条约的精神原则落实到政策中,落实到行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