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法国哲学家佳玥谈疫情后的中法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20-06-19 10:56:24


  中评社北京6月19日电/据人民网报道,最近,法国的媒体与社交网络上有不少指责中国的说辞,这些声音其实掩饰了各种各样的恐惧之情,如何理解这些恐惧很有必要,这样才能让彼此的关系朝着更为严肃、更有担当、更加积极的方向持久前进。

  事实上,法国是在通过中国体会自身的恐惧。新冠疫情加重了法国人的不安心理,包括他们对未来的自信心不足,也强化了法国对美国的心理依赖和政治隶属。其结果就是,在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中,中国变成了法国暴露自身不足与不满感受的催化剂。

  这种对中国不信任、甚至怀恨的态度(例如新冠暴发早期华人受歧视,这种种族主义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源自缺少教养和傲慢不满。中国不仅没有变成西方人希望的样子,还发展得“过于强大”,太有“侵略性”、在世界上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都超过了西方愿意接受的范围。中国人对此很难理解,无法明白这种不信任的原因,并且将西方的批评视为一种不公正,尤其是当中国支援了法国大量口罩、希望借此体现两国友谊之情时。

  深受中国人喜爱赞美的法国,难道会忘记她与中国的这份独特友谊吗?中国这个如此年轻、却又如此古老的国家,既敏感,也强大,她要为自身的复兴付出代价吗?

  面对西方讽刺中国的言辞,一种应对方式,就是用其它讽刺的言辞回击,但这么做的成本很大,会引发言辞的暴力,左右事态的变化,导致中国人认为自己“不被理解”,也促使法国人坚信自己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因为在法国人看来,中国仿佛成了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但是,面对讽刺的言辞,恰当的选择应当是改变语言,用不一样的言辞、不同的视野、其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恐吓或破坏去放大问题。面对讽刺,应当使用精粹、富有韵味的语言来回应,这就仿佛是用素描、书法来映衬讽刺漫画,用启发直观思维的方式,打开对方沟通的入口。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早在1964年就为中法关系定下了基调,他也因为与中国建立起外交关系,激起了美国的不满。戴高乐将军在1964年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国际关系时,曾回顾中国的历史与浩瀚地理,并由此引申出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直观理解。戴高乐将军是这样说的:“这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他们拥有几千年不凡的文明及丰富悠久的历史,而这样的文明造就出来的,是骄傲、勇敢、有创造力的人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